证明——地震志愿者回家之后

成了家庭主妇的肖琳始终无法打消自己的小心思,证明“自己和一般的小镇妇女不一样”,“哪怕就一次”。“5·12”地震成全了她,震后第5天,肖琳借钱瞒着家人去了灾区

责任编辑:朱红军 实习生 温海玲

看了电影《立春》,她觉得松柏像极了那座小县城,自己像极了里面唱意大利歌剧的王彩玲、画油画的黄四宝和跳芭蕾的胡金铨,“因为和别人不一样,就像长了六根手指头,成为别人喉咙里的鱼刺”。

她不得不向丈夫,向家人,向身边的小镇,一再证明自己做的是有用的,就像电影《集结号》里的谷子地,一生就是为了证明,只是这个证明的过程远比她奔赴震区来得艰难和周折。

为了这张地震志愿服务荣誉证书,肖琳正支付着常人难以预想的代价 图/邓学军

如果时间倒回一年前,肖琳的人生“一句话就能说完”。在湖南常宁松柏镇,30岁的她每天头都不用梳,买菜、做饭、带孩子,闲时看看电视和《知音》,但更多时候,她要么抱着先天肺病的儿子上医院,要么四处给亲友打电话借钱看病。彼时,家中已积攒了三万多元的欠条。

2008年5月16日,肖琳又背着家人借了三千多元钱,她没有带儿子上医院,而是偷着上了开往成都的火车,她“控制不住自己”想去灾区帮忙,“即使是帮着带带小孩也行”。那时,她还不知道什么是地震“志愿者”。

在震区绵竹,肖琳给一个受伤的母亲带了十多天的孩子。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像在参与省台的一档叫“变形记”的节目,“完全换了一个人生”。当她离开这座混合着悲伤与爱心的城市回家,却发现“再也回不去了”。

松柏与中国其他内陆小镇没有什么不同,当地缺乏民间组织,人们只有在把“公益”解释为“做好人好事”、“捐钱捐物”时,方才恍然大悟。

大多数人,包括她的丈夫王素成,都认为肖琳把自己孩子抛下,借钱去灾区帮别人带孩子,简直是“脑壳发炎”(当地俗语)。与肖琳同龄的王素成坚决要求离婚,除非妻子能证明“做这种好人好事有用”。

她 在灾区,她遇到许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这证明她“没有错”。

离家22天后,进家的第一分钟开始,肖琳知道自己“算是完了”。

婆婆一把抱住刚想冲向母亲的孙女,配合着张口就骂的公公,“那么穷,还去帮别人!现在还有脸回来!”婆婆很少大声说话,她一直觉得“做女人要有做女人的规矩”,终于也忍不住呵斥媳妇,“这么多天,家里饭菜、家务我做,孩子我带,你怎么不给我做做好事?!”

平时话语不多的王素成则扔下一句话,“离婚!”他把被褥抱到隔出来的“客厅”,将肖琳递过来的一件T恤甩回去,“这没用,有本事,你证明你是对的!”

T恤是肖琳在成都给丈夫买的,29块钱,“很贵”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51)


回复

2014-11-04

证明自己的途径有很多,实现梦想的方法也不止一种。凭着一时的冲动做了好事,却得借着一生时间证明,说是愚蠢还是伟大?

月
回复

2014-11-0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还是那么有道理

卍我欲成仙卍
回复

卍我欲成仙卍

2013-11-23

当责难和赞扬轮番上演,折射出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父母的钱都是血汗钱,拿血汗当爱心,有时心里确实很矛盾。

回复

2013-08-22

公益于她似乎是证明自己的东西,这样很累吧,如果她是个男人,应该不会这样容易被家庭左右吧…

回复

2013-08-16

有点像以前地下党从工作

回复

2013-08-16

有小家才有大家,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搞得一团糟,再想去帮助他人,是否是添乱呢?

回复

2013-08-16

媒体报道是不可以代入记者的主观思想的

2009-04-11

我想知道,这是怎样的叙述口吻?把自己至于怎样的一个位置?是鲁迅在讲祥林嫂的故事?是辣手在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还是一种事不关己的鄙夷的嘲讽? 或许是南方周末的风格如此?真正的优秀媒体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这类事?教育引导要怎么做才好?感觉怪怪的,我迷茫了,真的!

回复

2009-04-14

凄凉. 在美加等西方发达国家志愿者受到尊敬,但肖琳却成为笑柄,家人也呵斥,这或许就是中西间的差距吧.你怎么能奢望温饱线上的人们像西方的人们一样热中公益事业呢!还是加紧建设我们的小康吧,让这位可敬可爱的肖琳女士不致于要远走他乡以避口水风波.你说呢?

回复

2009-04-13

我不太赞同女主人公的这种做法。公益是要量力而行的,任何时候帮助别人都是没有错的,只是作为有家的人,还需要考虑自己对家庭的那份责任。一个对“志愿者”的意思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的简单的家庭主妇,恐怕出走的时候更多的想的是逃离自己不喜欢的这种生活,而对这种帮助别人的举动会给家庭带来什么缺乏考虑,公益不应该是冲动的,套句话说,也该是可持续的。

回复

2009-04-13

柏杨先生都快周年啦,这些事还是层出不穷,他老人家地底下怎么心安乎? 看过柏氏杂文的同志们,看到这种新闻,实在是面熟面熟。 柏二世的责任重矣,不知何人能承担

回复

2009-04-13

富点的人民应该担负起更多的义务

回复

2009-04-12

人文关怀是文化的奢侈品,那些没文化的所谓正在看电视的动物,并不能准确地定义为人。 中国人素质这么低,又被老毛这个狗东西过度繁衍了这么多,整体沦为需要大规模减少数量的劣等种族。 第一要被清除的就是那些地痞无赖流氓二流子叫花子组成的土匪组织,以及这个为民族国家聚集劣等分子的群体!

回复

2009-04-12

  我倒是没有肖琳那么穷,但是我想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周围也一样会出现这样的舆论。关键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了,老公不理解、公公打人、婆婆骂人,在我看来都是出于他们自私的角度,各自的面子各自的利益都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损害!难道还有别的原因吗?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有了事就看清楚了,可悲的是,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妇女?还在为维护一个家庭而牺牲着属于自己的一切。我不认为肖琳想要证明什么,因为同情是人最基本的情感,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没有去做自愿者,但我始终认为自己缺乏勇气,而不是量力而行的做好事。如果我能对世俗多一些勇敢,我想我会付出更多的爱心。这就是我们这些平庸的人同那些亲赴震区的自愿者间的差距。我想在这里,请问每一个没有行动,反而鼓噪不休的人们:“你准备量多大的力做多大的好事?”

回复

2009-04-12

她的痛苦是注定的,因为她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而不是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

回复

2009-04-12

中国的公益力量之薄弱,一是因为经济的落后,而是因为大家不但没有公益心,还有更多的人不理解有公益心的人和事。 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真的是在帮助你自己,这在中国人眼中是看不到的!

回复

2009-04-11

什么时候中国的志愿者到处都有,不靠政府瞎鼓吹,做好人好事的看起来不仅正常,也很平常?

回复

2009-04-11

尚富、尚贵有什么不好,难道国人都安于贫穷就好了。那社会怎么发展,那咱们辛辛苦苦地建设社会主义干嘛呢。有了尚富尚贵的观念,我们才能去奋斗,关键是取之有道,获之有义,关键是当我们富且贵了时要知道回报社会。毕竟只有富有的人才有能力更好地帮助别人。像我们这些平常人就像肖琳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任何通过正当手段对于财富的追求都不是可耻的而是光荣的,因为自己的财富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很难想象一个公民都穷苦不堪的国家社会能富裕到哪里去。所以肖琳的遭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关于狭隘的公益理解的悲哀,更多的是我们这个社会该如何做好公益,该由谁来做,从而不让一个善良的农村妇女来承担如此沉重的“公益负担”,她早晚有一天会不堪重负、更会无能为力!

回复

2009-04-11

感觉有点扭曲,可还得面对现实

回复

2009-04-11

支持你!好样的,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回复

2009-04-11

只能说,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