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难?”——生命中不堪承受之重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俨然成为了我们莘莘学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刘伟的离去,这一单薄个体的与世隔离,这一鲜活生命的香消玉殒,能不能作为莘莘学子乃至整个社会的前车之鉴?

责任编辑:莫希

看到《南方周末》特别报道《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的时候,我的心情复杂和沉重。刘伟同学,一位正处韶光年华的青春少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选择了逃避现实、香消玉殒。她的离去,让我再一次将忐忑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短短四年的大学时光。作为和刘伟一样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面对刘伟亡去的生命,我不知道应该是同情,还是惋惜?是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是对未来前程凤凰涅槃、否极泰来的期待,还是对现实生活懵懂迷茫、束手无措的彷徨?

身为一名同样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刘伟同学踏入大学校园的初衷。每个人都有憧憬幸福生活的权力,然而命运让她没有选择。农村这座围城固若金汤,要想突围并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大学作为一块步入社会的敲门砖俨然成为了农村人不堪重负却势在必行的唯一选择。当握着录取通知书,用尚且还沾有乡村泥土的鞋底,踏上大学这块神圣的土地的时候,每一位农家子弟的心里,都会泛开梦想的涟漪。刘伟也不例外,她在2006年9月份刚进大学的时候,日记里充满着对能上大学的庆幸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身为一名同样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刘伟同学对父母的负疚感。像我父母,为了供我兄弟俩上大学,搬运工、砌墙工、矿工都曾经是轮流套在我父亲头上的头衔。在我母亲身患宫颈癌的近几年,我父亲更是冒着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塌陷的矿石夺走生命的危险,深入两百多米深的矿洞隧道里,用曾患过肝腹水的单薄的臂膀,扛负起整个家庭的重任!“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幸苦为谁甜”!对于刘伟,将心比心,我深深地理解当她看到父母那操劳过度的日渐斑白的双鬓和穷其一生的日渐佝偻的身影时;当她看到父母在女儿已经成年却还仍旧越俎代庖的肩负着女儿本应该肩负的重任时;当她看到父母对自己源源不断的金钱与感情的投资都在自己毕业等于失业的状况前得不偿失、入不敷出时...生性敏感的她,怎么能不感受到自己已经背负着经济上和道义上的双重债责?

身为一名同样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刘伟同学在面临就业压力时的茫然无措。如果说之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还仅仅是作为众多社会问题之一处在潜水状态的话,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添霜式地让这个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浮出了水面。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座不易逾越的鸿沟摆在了大学生的面前,尤其是残忍地摆在了那些为了念大学倾家荡产了的农家子女面前!刘伟不是没争取过,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在学校食堂卖过饭,擦过桌子,进入大二之后,她更是竞选班委并且成功当选学习委员,甚至得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事实上她努力了、奋斗了,只是努力之后是徒劳、奋斗之后是绝望!面临就业压力的她,看到梦想与现实的跌宕落差,“总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本来年少的我如到暮年,甚至想到了死亡。”

家庭的重负,生活的困窘,性格的内向,青春期的烦恼...就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风浪,折磨和困扰着这位农家女孩,而恰逢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浇灭了那心灵深处那盏残灯。最终她带着对父母的感恩与愧疚,在曾经给过她希望又给过她绝望的命运面前选择了永远永远的离开...

“各地都暗设门槛,专科生到哪儿都投不出一份简历,难道大专生连去农村当教师都这么难吗?...”

这是前不久广东华南师范大学一位眼泛泪花的大专女生,因为自己的专科身份而被招聘方拒之门外的时候对社会的诉求。女大专生的声音还依然在耳边回荡,我们又听到了刘伟在日记中留下的最后的声音:“为什么这么难?”这是在2008年10月18日左右刘伟写下的她一生的最后一篇日记。短短的6个字,我们看到的是淡淡的笔痕,读出的却是刘伟厚重的拥有生命分量的呐喊!

两位不同的女孩,在面对相同就业压力的时候,以一种呐喊与彷徨的方式,朝着我们中国社会,吼出来一个鲜明的问号!“为什么这么难?”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有谁能回答的麻烦他站出来回答一下好吗?算是慰藉大专女孩的泪水,算是悼念刘伟亡走的魂灵!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俨然成为了我们莘莘学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刘伟的离去,这一单薄个体的与世隔离,这一鲜活生命的香消玉殒,能不能作为莘莘学子乃至整个社会的前车之鉴?能不能作为敲响社会的警钟唤醒整个社会的苏醒?能不能让我们社会察觉点什么、警惕点什么、做出点什么、改变点什么?

“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都要流血...”我相信,如果我们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麻木不仁、无动于衷,鲁迅先生一定难以瞑目,因为七八十年前先生所阐述的真理,对于七八十年后的中国社会依然适用!而且我更坚信,令鲁迅先生更加难以瞑目的是,推崇白话文的他,脑海里突然回想起了那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但愿在仁厚黑暗的地母怀中永安刘伟的魂灵!

但愿刘伟的离去能让社会改变点什么,缔造一种氛围,保障让含苞待放的青春不再因此而陨落!永远不要再有!永远也不能再有!

(南昌 黄希平 大学生)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54)


回复

2011-05-03

也许大学来学的不是别的,对于我,能学会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已经足够。 我能奢求什么所谓的有出息吗?是的饿,我可以,可是我更了解我自己。 走进大学在很多眼里不需要什么,但是我懂得,这其中所需要的勇气的坚持。 农村得孩子,要加油。 我们学校去年一位大四的师兄因为找工作而自杀的事件,生命,青春,或者说还以为的祖国的花朵,似乎真的应该引起关注吧。

回复

2011-04-29

要是多一份乐观呢

回复

2011-04-29

为什么这么难?在同样的实力之下,农村的孩子为什么理所当然被看贬?我们弱吗?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证明自己,我们并不弱。肩负着重任,最后却还是父母的包袱,期待着自力更生,最后还是被拒之门外,这样的社会背景,什么时候结束?

回复

2011-04-23

刘伟的离去说明了很多问题,但是没有了生命,还拿什么来拯救中国?

回复

2011-04-10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得不承认 这个世界始终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回复

2011-04-05

就业和教育真的挂钩吗?那还是奉劝大家不要读书了吧!读和没读没什么两样。上海清华大学毕业生毕业回家卖猪肉,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在电厂捅煤仓。等等。就连名牌大学出来的都混成这B样了,那普通本科生,大专生呢?大家都把简历啊什么乱七八糟东西往招聘公司一扔,就等着走马上任了,是吧?这可能吗?“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大家都等着做金领白领,那就一个赶着一个的哀吧!我就搞不懂,人家美国西进就能成功,我们西部大开发却只是西部人在“闭门造车”。 我提议等我们大家都哀够了,房价也降了,油价也降了,心态也降了。都饿它个三天三夜。咱们再来谈论教育和就业的辩证关系。

回复

2011-02-07

适者生存

回复

2010-10-04

现在的大学生的自甘堕落和学校对学生工作的轻视是造成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够的重要原因。我本身就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我看到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时也觉得过意不去,但是,我不主张抱怨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环境影响人的问题,还是一个人要有自主性的问题。诚然,社会会影响大学生,但是,如果自己努力,坚持不懈,不管外部有多少暗箱,还是可以脱颖而出的。在我的身边就有勤奋有为而颇得老师赏识的同学,他以后的就业肯定不是问题。而更多的则是整日泡在寝室或者网吧打电游的男生或者看影视剧的女生,这样的人,即使毕业也是一群废物,谁又会用呢?!又如何谈得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呢?!所以,才需要有特殊的渠道来养活他们,即便是有了工作,于他们自己,也是一种悲哀!所以,如果我们作为大学生本身能够把握自己,那么又何必怨呢?老孔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说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大学生,自重!自勉!

回复

2010-05-13

有文而无质,一种单纯的无为的情绪发泄。较之时论,更类高考作文。就单纯的说问题,反映问题,对此问题并未做简单的思考,为什么这样?会怎么样?能做什么改变?你能做什么?社会能做什么?对于打断记叙的背后,不过是短暂的可怜的呻吟。

回复

2009-12-04

教育啊!!!教育!!!!很值得思考啊!!!

回复

2009-04-26

如果大学生连基本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够坚定,即使她找到工作又怎么样呢?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有该承担起的责任,处理不好就选择自杀,这种悲剧的出现,不光是社会的问题,还是自己本身的问题。

回复

2009-04-23

但愿在仁厚黑暗的地母怀中永安刘伟的魂灵! 但愿刘伟的离去能让社会改变点什么,缔造一种氛围,保障让含苞待放的青春不再因此而陨落!永远不要再有!永远也不能再有!

回复

2009-04-14

看完文章,我想我能为这个社会改变什么?我很沮丧,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改变现状,去改变众多受着苦难的人们的命运,我也在受着苦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对不对呢?

回复

2009-04-11

作为和刘伟一样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面对刘伟亡去的生命,我不知道应该是同情,还是惋惜?是哀其不幸,还是怒其不争?是对未来前程凤凰涅槃、否极泰来的期待,还是对现实生活懵懂迷茫、束手无措的彷徨?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篇文章的作者文笔是很不错的,文学功底很强吧,一篇在人们眼中习以为常的文章他却可以把其灵魂写的鲜活,给人的是震撼,是为之反省...... 这篇文章留给读者的不是受益匪浅,而是要从文章中看到现实并为之改变自己的处境。生活是多面的在绝境是换个角度想想,没有迈不过的坎。 金融危机是就业危机,但不是心态危机。 不要把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可现实就这样残酷的摆在我们的面前了。可以影响外界的改变,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自信,相信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复

2009-04-10

找工作太难了,特别是今年。我也是今年毕业的见证了找工作的艰辛,专业差学校差就更难找了。她们两个是极端的。。。活着其实真的很好。沉痛悼念

回复

2009-04-09

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无需抒情。能不能生存于这个世道,靠的是自己的能耐。不是很难,是非常难。可是不能因为难而放弃生命,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在为了活命而努力着……刘伟缺乏的可能是一种忍性,一种乐观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生命的低谷期要学会往上走。拼搏辗转于这个社会,能做的只有接受现实,改变自己。但愿每个人都能适得其所。

回复

2009-04-08

专科生就该去农村做教师?中国社会真的发展到高知识水平的程度了么?

回复

2009-04-07

为了担心学校说我旷课,我错过了这样一个好的实习机会! 我们的大学教育, 不仅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找到工作,甚至沦落到阻碍学生为就业添加筹码的机会!

回复

2009-04-07

我今天跑到报社申请暑假实习机会,报社告知我现在就有两个机会,但得立即上岗! 我惊叹于机会难得之余,又不得不感慨,因为如果我现在就实习,意味着我不能正常上课了,那老师点到怎么办?考试怎么办?

回复

2009-04-07

leiyinghao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