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异乎艰难的当下,一个高职学生何以今年顶40个本科生,将来还会顶80个本科生?一所高等院校何以毫不掩饰地倡导商业价值取向,批量复制学生富豪,不惜教学计划让步,评判标准易辙?是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淘宝改变命运?

责任编辑:朱红军 实习生 张明术

■编者按:大学生就业的寒冬里,本报编发此组专题报道,《超级毕业生》和《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两文的主人公有着相近的家庭背景,均就读于非重点的高校,可算是绝大部 分大学毕业生的代表。在对就业前景的共同焦虑中,他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亦换来一喜一悲的迥异结局。除却当事人个人因素使然,也应深思的是,我们的学 校乃至社会是否可以倾注更多。

大学生就业异乎艰难的当下,一个高职学生何以今年顶40个本科生,将来还会顶80个本科生?

一所高等院校何以毫不掩饰地倡导商业价值取向,批量复制学生富豪,不惜教学计划让步,评判标准易辙?

是知识改变命运,还是淘宝改变命运?是颠覆传统培养模式的创举,还是商业利益的附属?

除了床尾那本烫金“优秀毕业生”证书,杨甫刚似乎很久没和大学生的身份产生关系了。

尽管学校就挨着他的工作室,但他已经一年多没怎么上课了;尽管天天做着市场营销,可他这门功课的期末成绩才三十几分。

这个穿着一件鸭毛到处飞的仿名牌羽绒服的24岁男生,正熟练地打包着化妆品。尽管纸盒上的邮寄地址遍布全国,但作为一个双皇冠级别的淘宝网店老板(双皇冠意味着网店已获得两万以上买家的好评),他每天甚至很少下楼。

与他类似的校友在这片出租屋里有十余个。在毕业生求职的旺季,他们只是偶尔去下招聘现场,却也是为了物色“勤奋、肯吃苦、善沟通”的手下。他们自己从没打算应聘任何工作。

杨甫刚已经雇用了6个手下,包括他的大学同班同学,还包括一个武汉大学毕业的男生,在高职毕业的老板兼高中同学面前,男生很少提及自己的名校出身,“赚到钱才是本事。”他说。

你可以说这是一群义乌草根商人的典型传奇,但你更应该说,这是一些提前搭上电子商务便利的超级毕业生。

尽管久离校园,但这并不妨碍杨甫刚在义乌工商学院的符号化存在。在校学生久闻这位鲜有露面的学长大名和他月入4万的神话,在各种集会上,他们被鼓励向学长看齐——“今年就业形势尤其困难,一个杨甫刚就可以顶40个本科生,明年还会顶80个本科生”。

发言者是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这位一直在琢磨高职学生新出路的校领导正是在杨甫刚身上找到了灵感。

他打算批量生产超级毕业生——三年内,全校实现2000多名学生创业,这占全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在他的设想中,成功的进度及效果还可以精准计算——大一结束时人均月收入要达2000元以上,大三毕业时达10000元。

只是,创业的形式基本就是开间淘宝网店。2月中旬,在北京一个教育论坛上,贾少华的演讲主题就是“淘宝改变命运”的口号,将“知识”两字换掉了。

他还不打算“收敛”,尽管外界争议纷然。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凄风冷雨中,在大学生就业率仅36%的当下,至少他的义乌工商学院的学生们已开始坚信不疑。

“样板工程”

“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面前的院长笑眯眯地望着他,“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

在成为“样板工程”前,杨甫刚和身边的同学没什么区别——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次等生”,考了两次高考才勉强进入这所高职学校。

下岗的父亲已视之为最大的欣慰,想着儿子毕业以后能进政府机关或单位,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

杨甫刚认为父亲OUT(网络用语,过时的意思)了。在他读高中的2003年,被称为“扩招就业元年”,媒体上开始出现“失业大学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