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追捧”,熊猫外交背后

“熊猫外交”与其他外交手段最不同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消解“政治经济交流”带来的严肃感与距离感,能够激发民众最朴实的情感,并且也是展现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姚忆江

目前中国旅外大熊猫超过60只,分布在全球的18个国家和地区。熊猫不仅仅代表中国文化,也成为中国秉持和平交流、发展友谊的标志。(陈南/图)

随着大熊猫“丫丫”踏上归家路,一群遍布全球的“熊猫大使”也紧紧牵动着海内外民众的心。

南方周末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梳理,目前中国旅外大熊猫超过60只,分布在全球的18个国家和地区。

旅外大熊猫“归国潮”的到来,让人们不禁好奇,这群“圆滚滚”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又如何影响着中国的外交?

“熊猫热”

新中国成立后,大熊猫以“亲善大使”的身份走出国门,成为“和平”和“友谊”的象征,为中国外交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际,为答谢美国赠送的两头麝香牛,周恩来总理在宴会上将大熊猫“玲玲”和“欣欣”赠送给美国,开启了中外大熊猫保护科研合作的新阶段。

“自从尼克松访华,如他所承诺的那样带回两只毛茸茸的礼物,美国人从此深深爱上了大熊猫。”《华盛顿邮报》如此描述美国人见到大熊猫时的热情。“甚至有游客在熊猫馆开放后一连三天前往动物园,只为一睹大熊猫睁眼”。

“熊猫外交”见证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熊猫憨厚且温婉的形象,反映了中国文化,在中国同友好国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