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 研究发现远不如空气传播

研究的结论是人们在空气中有病毒颗粒的房间活动一段时间,大概有1%的可能会被感染。如果是物体表面检测到病毒,那么有1/10万的可能性会被感染,二者的风险相差1000倍。通过表面接触感染新冠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健身房里,饮水机病毒量大于健身器材,这是因为饮水机的使用频率很高,但一般大家按一下,喝完水就走开了,不会再去擦饮水机。

普通居家环境,空气消毒作用不大,保持和室外良好通风足够降低风险。

有很多细菌可以在外界环境存活、生长、繁殖。对于细菌性的传染病,细菌可能在环境里面会存活和繁殖,环境消毒非常重要。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2年4月,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接收首批感染者前,进行消杀工作。 (视觉中国/CCTV+/图)

新冠病毒“物传人”的风险究竟有多高?

2022年4月,《自然》杂志子刊《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新冠病毒经空气传播的效力比经接触物体表面高一千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的密歇根大学校园处于“封锁”状态。研究团队在此期间对校园里的空气和环境表面取样,采集的空气和物体表面样本新冠阳性率分别为1.6%和1.4%。

对模拟场景的估算显示,接触含有新冠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后感染新冠概率约为1/100,接触各种含有病毒的物体表面后感染新冠的概率约为1/10万。

出于对“物传人”的担忧,消杀工作应如何进行?

“对于医疗等特殊室内环境,开展空气消毒有必要。普通居家环境,空气消毒作用不大,保持和室外良好通风基本足够。室外空气消毒是多此一举。”该项研究领衔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奚传武博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即便是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物传人的风险依旧很低,做好通风、洗手、佩戴口罩等工作足以降低风险。

2022年5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也指出,在商超、宾馆等公共场所,预防性消毒的重点是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柜台等地方。室外景区的消毒重点涉及公共卫生间、售货亭、健身器材。在没有明确污染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对室外场所的地面、路面甚至绿化带进行大规模的喷洒消毒,对室外的空气消毒也没有必要。

5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精准规范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坚决杜绝入户消毒技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木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