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早期家史

“我对教师很有感情,我的爷爷、父亲、母亲都是教师。”他回忆说:“那时家里很小,夜里我睡醒了还看到他们在备课,我很敬重教师这个职业。”

责任编辑:邓科 编辑助理 陈军吉

“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恢复建成温氏“教育世家”风貌首次展示

天津历史名校——北辰区宜兴埠镇的普育学校恢复建成,2008年12月29日,天津市政协主席邢元敏、该校创办人温瀛士的次子温强为新校剪彩。

温家宝2003年3月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第一次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开场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即宜兴埠普育学校。

复建的新普育学校为中式仿清建筑,走进校门,建有一座按学校老人记忆复原的四百余平方米小院,内设三间房,青砖青瓦,雕梁画栋,酷似当年的学堂,用于校史陈列。

校史展出了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记述了他幼年跳级插班的故事,称道他是这所普育学校的杰出校友。

这里第一次展示了“普育”的精神,第一次展示了农村的一个“普通”但又极不平凡的教育世家风貌。

温瀛士的留影(戴镜者)

温家宝的父亲温刚

士范小学校旗

校服

当年学校使用过的摇铃

冬日夕阳下的普育学校

温氏“教育世家”示意图

筚路蓝缕创“普育”

展览告诉人们,温家宝的爷爷温瀛士,字阆仙,世居天津城郊宜兴埠,生于1895年2月,卒于1960年2月。

1919年2月至1929年7月,温瀛士被荐担任民立第五小学校长。在办学中,为帮助更多的农家孩子特别是贫困女童就学,温瀛士减免学杂费,想方设法救助。1929年7月,温瀛士为让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筹划将村中娘娘庙改为校舍,因遭反对愤而辞职。

1930年9月,温瀛士受同乡、教育界前辈温世霖的影响,争取女性求学的权利,成立温氏私立普育女子小学。此即普育学校。

温世霖一家系宜兴埠的教育世家,与温瀛士并无血缘族亲关系,但有形式上的&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