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还是读博,当代知识青年“何去何从”丨抉择2021
冯皓辰,2021年研究生毕业,成为一名记者。然而对他来说,贯穿全年的命题却是,工作还是读博。这或许是这个时代的知识青年普遍面临的抉择——研究生教育普及化之后,他们普遍拥有了硕士学历,与许多年前“工作还是读研”的抉择相比,今天,是否读博,成了更令人犹豫纠结的抉择。
责任编辑:苏有鹏 吴筱羽
冯皓辰
新闻生涯刚刚开始,也许很快又要结束了。
我是2021年毕业的研究生,专业是社会学,误打误撞进入新闻业。过去五个月里,作为一名新记者,我算不上称职。我只写过六篇稿子,这样的效率如果持续一年,势必没办法完成单位对记者的考评。
事实上,从2020年底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的经历,让人倍感挫折。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的不少同学,毕业后都获得了心仪的工作,而我在几次尝试申请读博的过程中,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学术。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作出最重要的抉择,是舍弃学术理想,转而奔赴新闻现场。短暂的从业经历,让我接触到更真实的社会,以及更真实的人,并再度激发我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热情。在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我尝试重新踏上读博之路。
学术还是就业
第一次认真考虑今后的路,是在2020年9月,研究生二年级上学期。
在此之前,我的求学之路顺风顺水。从厦大保研到人大,研究的方向是人类学。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一度放弃投递简历,只想着把学生时代“最后的作品”呈现得最完满。
专业是两年学制,疫情打乱了学习节奏。2020年9月开学前,我在家隔离,上了半年的网课。一开学,又马上面临毕业,这让我不得不思考,到底要去工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蓁蓁 校对:胡晓 星歌
站在高峰看世界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任务,学习的目的是要为了充实自我和服务与社会,有时候自己真要问问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真的需要继续下去吗?即将毕业还没有毕业的同学们,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大学,每个人最后都逃避不了,只有经过实践的洗礼,才会让你们变的真正强大,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需要你们去选择,我们不但要做学者也要做生活的生产者,加油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