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写给那些在生活中拿不到奖的人看的,与奖无关
很多人当诺贝尔文学奖是指路明灯,像跟着《米其林指南》寻找美食般,阅读得奖作家的作品。问题是抱这种趋炎附势、人云亦云和服膺权威的心态接触文学,不但无法亲近文学,反而会与文学疏远。
责任编辑:刘小磊
挪威克里斯蒂亚尼亚大学文学教授托尔·马格努斯和他的新书《文学与蜕变:改写生命的阅读经验》。
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予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扎克・古纳(Abdulrazak Gurnah),记者问我的看法。我告诉她,不但没有读过此人的作品,连他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到。这当然是我孤陋寡闻,但文学世界之大,每人必有其未曾踏足之地。更何况最大的文学奖也保证不到文学价值,甚至可以说文学奖根本是个矛盾词(oxymoron)。“Oxymoron”由古希腊语的“聪明”(oxys)与“笨伯”(moron)构成,本身就是矛盾修辞法的应用示范。
文学与奖格格不入,是天生的怨偶。抚慰寂寞人的伤心和伤心人的寂寞,弥补生命的遗憾与充满遗憾的生命,是文学的初心。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是写给在生命中拿不到奖的人看的(Literat
蓝石头
作家伟大,不是因为他们登上文学奖的殿堂,而是因为进入了我们的人生和占据了我们的心灵。据闻海豹能够在黑夜游过无边无际、亦无标记可以辨识的大海,全靠星光引路。伟大的作家放在一起,组成的是一个类似银河的繁星系统,而读者就是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