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归纳我们的一生?

“中国是全球独居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单身人口急剧增加。坦率地说,日本今天出现的老人‘无缘死’的社会现象,映射着中国‘无缘死’的社会问题即将到来。中国老人应当摆脱子女的束缚,意识性地参与终末活动,就能减少‘无缘死’的人生遗憾。”

责任编辑:邢人俨

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曾指出,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视觉中国/图)

日本老人砂田知昭工作四十多年,从普通业务员做到主管,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习惯,需要亲自掌控和处理所有细节,就连自己的临终后事也不例外。69岁那年,他检查出胃癌晚期,确认了所剩无几的时间之后,他从容地列出十项计划,规划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整个过程由他从事导演工作的女儿记录下来,制作成纪录片《临终笔记》,于2011年上映。影片里,砂田知昭为自己挑选了葬礼场地、筹备了告别式、完成了家庭旅行等等,最后和家人朋友告别,对结婚四十年的妻子第一次说出我爱你。

在日本,“终活”一词2009年首次出现在《朝日周刊》中,意思是“终末活动”,为临终而做的各项准备。2012年,“终活”获得日本流行语大赏榜单的第一名。日本老年人中开出现了“终活”热潮,写“终活笔记”(ending note)系统梳理自己的人生。许多旅行社推出了“终活旅行团”,甚至孩童也可以参入其中,参观火葬场、学写遗嘱、学拍遗照,甚至体验入棺的感受。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旅日华侨宗泽亚多年来研究日本老人的终末活动,发现日本人对待死亡的一般态度是坦然的,“因为日本人似乎更明白,他们居住的岛国比温润的大陆,有着更多死亡的不确定性”。

这种对待生死宽宏的态度,让宗泽亚有感而发,希望为中国老人也设计一本归纳人生的手册。2020年7月出版的《老年实用手册》包含了金融账户、生前预嘱、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柔柔
回复

柔柔

2020-10-07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必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美还应夕阳红!不错!

pingheng
回复

pingheng

2020-09-26

有人说年青人啃老,老年人啃青族也有吧!老年人也可以工作!很多老年人事实都还在工作的!

157****0991
回复

157****0991

2020-09-24

寿命不断的延长,原本必死的病现在能继续拖着,反而让人有了更多也更痛苦的时间去选择生还是死——这选择有时候还不在自己手里。以后——可能十多年吧——中国人的生死观应该也会发生大的变化,现在“尊严死”已经越来越多被提及了,如今这批喜欢独身选择丁克的人也应该提前十多年为死亡做好准备

139****1229
回复

139****1229

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