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 | 南周读者故事精选

8月上旬,我们发出了一个“寻找老读者”的活动。文章发出后,收到了几百位读者留言的故事。

书信短短,情谊绵绵。每份留言背后都是一个读者长长乃至半生的故事。

有的故事讲述了南周相伴的二十年。从青春懵懂到如今儿女双全,南周和一代人的共同成长。

有的故事从高中生涯说起。《南方周末》曾经陪伴千千万万高中生一起走过高考——拥挤的教室里,学生们传阅《南方周末》,为语文积累下作文素材。

也有的故事关于读者的从业一生。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为她成为记者埋下了一颗种子。“我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新闻行业,从青海塌陷、新冠肺炎疫情,到高管被指性侵案、郴州动车事故、四川凉山大火等,我渐渐体会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人都与我有关,也体会到了南周的每一个字背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南方周末》对很多读者来说,已经是个人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读者苏小甜说“你好,南周。说出这句你好,像是交融着多年思维互动的师长。像是碰到一个灵魂契合的故友。尊敬与厚爱,都融合在这两个字里。”

在几百位读者的故事留言中,我们精选了10位读者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回顾。

南方周末老读者故事精选树洞

01 读者:郝延杰

昨晚23时11分《南方周末》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寻人启事,作为老读者当然尽一份力量来做好这件事。打开以后,看到九封来信,思绪却百感交集。回到了1984年,又一路走到2020年。感慨万千。

三十六年里《南方周末》陪伴我走过了十九年(2002年~2020年)。看到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下留言里有收藏朱镕基总理的专辑那一期的,我也收藏了,那是2003年3月6日出版的。其他专题也有收入,也很喜欢,特别是长江三峡的专题,更是分类收藏。

我特别珍藏了《南方周末》第1000期时的报纸。这是第一个大数字。如今大数据都有了,我们可以回顾更多期,这得感谢网络。去年11月“记者节”时,参加了“相懂相聚在南周”相关的活动,且“榜上有名”,图像位列心形图案之一,活动之后在“南周兜兜”购买了20份当期(2018年11月8日,总第1811期)报纸作为青春纪念,留作珍藏。当作作为一名老读者的默默支持。看到“寻找老读者的故事”,想起来了太多太多,500字是说不完的。简而复述。与《南方周末》同龄,更与《南方周末》同行。无论纸媒时代,还是网络信息时代,我们永远在一起……

期待《南方周末》我们的第2000期……

02 读者:王磊

南方周末细读下来,引人深思。我不喜欢剪报,而是摘录,于是《南方周末》摘录本就这样诞生了。先是把新年献词抄在本子里,然后就是一些评论、经济板块的内容(南方周末有很多访谈、圆桌对话),或关注民生、或针砭时弊,内容有深有浅。闲下来的时候,我不但翻阅新的南方周末期刊,也会翻看自己的《南方周末》摘录本,有些事件已经过气,但思想不会过时,反复阅读受益匪浅。爱屋及乌,我专门刻了一个南周logo的印章,把自己的微信头像、背景设置成与南方周末有关的东西。我一个朋友说,南方周末应该感谢你,因为你很多人也认识并了解了南方周末!

03 读者:孔泽仁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读《南方周末》,已经二十多年了。去年搬家之前,我才忍痛将一书架的纸质版《南方周末》处理掉。《南方人物周刊》留了整个两大箱子,搬家的小哥都问我这些杂志要了干什么,这就是难以割舍的情怀。

直到现在,我每次读到江艺平女士1999年的新年贺词都会很感动。“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南方周末》25岁生日的时候,我还特意制作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贺卡,请了半天假,来回花了四个小时,从浦东远郊新场古镇赶到当时位于黄浦区福州路的《南方周末》上海记者站,作为生日礼物。

衷心希望《南方周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4 读者:戴燕

在我上初中时,我的兄长就已是一名高中生了,那时候,他每周都不知会从哪里搞来一份南方周末,躲在自己的卧室里看的聚精会神,那是我虽然很小,但是喜欢翻一些杂志,也喜欢翻翻哥哥放在一旁的旧报纸,那时我还没有自己对《南方周末》的感受。

2011年,我上高中了,异地离家寄宿在学校,没有家人陪伴,学校坡下十字路口旁的杂刊亭成了我消遣的地方,在那里我再一次遇到了《南方周末》,从报亭带走几本杂志一份报纸就成为了我每周最开心做的事情。学校生活枯燥无味,我的学习成绩也很不尽人意,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视,我获取信息的方式只有报纸和杂志了,从那里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南方周末记者的报道,他们真实的,也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讲述着每一个社会事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昆明火车站暴徒砍人事件和马航MH370失联事件”,同样发生在2014年的3月的惨案,和一般报道不同,南方周末的讲述总是有感情的,总是温暖的,总是让人期待着真相也守望着明天。

2015年,经过一年的复读生活,我走进了满意的大学,在沫若图书馆外,南方少见的暖阳里我又再次拿起了南方周末报纸与喜欢的人一起分享。

05 读者:朱妮

刚上大学那会儿,写作课上,张淑美老师突然问:在座的有睢宁人吗?

我不明所以,犹豫着举起了右手。

张老师笑着说:“好!不少几个睢宁人呢,手放下。”又接着讲:前几年我教了一个睢宁的学生,他毕业后在“南方周末”报社工作。《南方周末》报纸是国内少有的敢直言、讲良心的报纸!……

工作后我定的第一份报纸就是《南方周末》,从100多块钱每年的价格一直订阅到300多块钱每年。后来获取新闻消息基本上都靠手机之后才停订了《南方周末》。

从前的《南方周末》报纸还随着我搬到了如今的家。喜欢是自不必言说的。今天又把这些报纸找出来,拍了几张照片儿提交了。感觉似乎在回应家的召唤,心中升腾起的暖意和初秋时节的热气绝不是一回事儿。

此刻,我家小家伙正坐在地板上,静静地翻阅《南方周末》报纸。我心中暗喜,忍住没问:嗨!小家伙!你看得懂么?

就像去年小家伙翻看我的《简单逻辑学》时,我忍住没问一样。难道真的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再一次感谢《南方周末》,让我内心暖暖的!

06 读者:高潇然 选为老读者

1984年2月,我和南方周末一起出生,名副其实的南周时代。

来到这个世界的前几年,还意识不到和一份报纸会有什么渊源。彼时,小镇上能买到的只有体坛周报等少量刊物。1997年10月,中国男足兵败十强赛,各大论坛一地鸡毛,我也中断了体坛周报的购买。

直到祖母神帖《金州没有眼泪》横空出世感动全网。帖子很快就从线上传到线下,被南周全文刊登,那应该是网络文学第一次完整出现在中文纸媒。

那年的年末特刊,一位读者写来了他亲历的一件事:在轮船上,百无聊赖的他买下了一份南方周末,尚未读完已经泪流满面。他把报纸递给正在甲板上追逐嬉戏的少年,少年们看完报纸,也陷入了沉思。

我就是那群少年之一。中国足球陷入寒冬,而中文互联网却从此迎来春天。

而我认识了南方周末,再也没有分开。无论寒暑,坚持买下每一期。

18年前,中国足球迎来唯一高光时刻。那一年,父母的轻忽,造成部分报纸损毁。一气之下,我带着唯一的财产——亲爱的南方周末冲出家门,开始独立生活。当然,南周带给我更多的,是思想与人格的独立如今,报纸摞起来已比我高,南周已然转型,我也试图与父母取得和解。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依然会一起成长。以下图片,记录我和南周伴过的重要时刻。

07 读者:吴冬生

说起与《南方周末》的渊源,从1997年开始订阅,至今也有23年了。

这是我至今唯一没有间断过订阅的报纸。

我喜欢记者们的仗义执言,为底层百姓敢呼敢言。像1998年1月9日头版头条《昆明在呐喊:铲除恶霸》,报道的就是孙小果这个恶霸的恶行;去年的5月16日A3版·调查又披露了这个恶魔的“后台”。

我也喜欢《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辞》。从1997年主编寄语的“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到1998年的“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每一年《献辞》里的句子,不仅让人记忆深刻,还给人以动力。

我更喜欢“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一周一见,共同见证着这个社会的前行的步伐。

在纸媒逐渐式微的今天,《南方周末》以其特有的张力和韧性,坚持着,秉持着。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伴着它走过每一个春夏和秋冬。

08 读者:宗文

感佩于你对时事报道的深入、全面,感动于立场的中正、无私,毫无偏狭、冷静得让人慨叹的文字,竟让我扼腕、怅惘、泪流满面。仍记得从乡下进城,找熟悉的报摊买下能找到的当期的、往期的所有《南周》报。进城了,过于小心得不敢在单位订阅,更怕有同好或职位高过我的把你顺走,到报摊订下全年,好像每份只有小小的2.5或3.5元。报摊老友过世了,茫然无助了好久……你上线了!我也慢慢转向专题阅读,《二十五年文丛》成了最好的陪伴。我常思索“国家与教堂”,愿《精神不死》,愿更多的人成为《不沉默的少数》!

09 读者:柳晓春

刚开始接触南周,真的“用心不纯”,因为我是一名高中生,本是想着通过南周了解时事,提高语言功底,但,有温度、有大度、有严谨、有认真的一篇篇文章让我真的喜欢上了它。我或许与南周的故事还不太多,但留在心底的永远难忘。

10 读者:张瑾

上大学时,与南周结缘。每期必买,大学的报亭南周大热,稍慢就没货了!朱镕基总理专辑那期很幸运的买到了最后一份,当天下午校园信息栏里就有重金求购的广告了!如今报亭少了,大学生活远去了,南周有了电子版,不变的是一份情怀!

篇幅有限,实在无法将其他读者的精彩留言一一放下。在这里也感谢每一位参与的读者,你们的每一条精彩留言,都让我们感受到对《南方周末》的喜爱。相遇本就是一场传奇,感谢您一直在珍惜这份传奇。

获奖名单

郝延杰 王磊  孔泽仁 戴燕 朱妮 高潇然 吴冬生 宗文 柳晓春 张瑾

以上10位读者看到消息后,请添加客服小周微信(ID:nfzmkf289),登记您的邮寄信息,我们将为您寄出小礼物一份——南周会员年卡1份以及南周原创“未解”笔记本一本。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