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出口“中国”
“西方有的人过去看不起你,今天说你威胁”,“中国是条巨龙,还是条中等的蜥蜴?”刘香成说,如果不是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中国,不算了解得很深刻
责任编辑:袁 蕾 实习生 王治寿 陈伊玮
2008年9月7日,在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刘香成先生与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印度裔英国艺术家萨拉·马哈拉吉现场对话。并播映刘香成的“透过图象思考”的中国图片,没有解说,但配了背景音乐,都是各个时期烙印最深的旋律,看后有一种深深的感动。
“美国一般的记者不敢写对中国有好感的稿子,只有大牌记者,像《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才敢自由地表达,美国媒体也超越不了意识形态。北京奥运会举办得很成功,这次来北京看了的人,对美国媒体以往的有些报道不满,认为记者没有真实报道中国。不报道安全着陆的飞机,光报道失事的飞机。”前美联社资深记者、默多克新闻集团常务副总裁、全球华人惟一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摄影家刘香成先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最近塔深出版社出版了刘香成的《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书中选择中国88位摄影家的上千幅图片,时间起始于1949年,止于2008年,检索新中国将近60年历史,把中国摄影家眼中的中国“出口”到海外,一时成为全球九十多篇书评谈论的热点,德国《明镜》评论说,从这本书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
刘香成说:“时光流逝,历史的碎片——特别是照片——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这个图集展示的是中国虽历经磨难而顽强崛起的伟大历程。它同时还演绎了中国重新步入世界舞台、重新定义其国际贸易者的角色以及在政治领域逐渐成为不可否认的大国的这一征程。”
几乎是银发的刘香成先生用的是英语,照顾听众中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178位参展艺术家。第二天,他和大部分参展的艺术家都飞上海参加9月9日的上海双年展。与上海的“快城快语”的轻松相比,刘香成说,“我的摄影经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印证广州三年展‘与后殖民说再见’的主题”。
云南思茅,三个穿仿军服的青年戴着墨镜。1980年 刘香成作品
&nb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