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渔具:潜伏海里为杀手,回收可制奢侈品
“太多透明的细线了,在海里绕来绕去。”救出两只中华鲎之后,黄宇发现自己的脚也被流刺网缠住,只能求助队友解围。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9年11月7日《南方周末》)
“太多透明的细线了,在海里绕来绕去。”救出两只中华鲎之后,黄宇发现自己的脚也被流刺网缠住,只能求助队友解围。
这些牢固的塑料纤维并非完全的废物,被捞上来后,可以用在潜水服、地毯,甚至Prada的包包上。但在国内,许多塑料回收企业却因为高昂的成本望而却步。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关于渔具标识的技术磋商会,会议要求各国建立渔具标识和回收系统。中国也是会议报告签署国之一。
对有着32年潜水经验的陈天明来说,剪刀可以救命。他是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成员,七年前开始潜水清除海洋垃圾。他曾多次被渔网缠绕,难以脱身,如果没有剪刀,命就没了。
渔网、渔笼、渔线……从人类的视线消失之后,这些数百年才能降解的渔具沉入海底,有了一个神秘可怕的名字——幽灵渔具。小到鱼蟹,大到鲸和鳄鱼甚至潜水员,都难逃出这些幽灵的魔爪。动物们窒息而亡后,“死鱼烂骨”会引诱更多的底栖生物和食腐类生物,聚集、被困、窒息……循环往复。
根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数据,因为幽灵渔具,一些鱼类数量减少了三成;世界上每年有超过136000头鲸、海豚、海豹和海龟被幽灵渔具困住,海洋生物被幽灵渔具杀死的可能性是其他海洋垃圾之和的四倍。
但这些牢固的塑料纤维并非完全的废物,被捞上来后,可以用在防水袋、地毯,甚至Prada的包包上。仅仅依靠陈天明这样的志愿者,消除幽灵渔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让幽灵渔网不再恐怖,足够好的商业模式和政策保障还在路上。
“剪”垃圾,救海洋生物
这是詹小凤理想的周末,她在朋友圈写道:“约上小伙伴,清下家门口珊瑚上的渔网,一起做做好吃的,再吹着海风聊聊八卦和人生。”2019年11月2日,在距离深圳市中心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惠州三门岛,20个志愿者又聚在了一起。
詹小凤是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潜爱)护礁项目负责人,“潜爱”注册的志愿者有三千多人,1/3是潜水员。从2017年开始,在游客较多或者渔业作业较多的海域,“潜爱”每个月组织1-2次水下垃圾清理活动,参与潜水员超过500人次。
海底垃圾种类繁多,七成来自陆地,志愿者们捡到过泳衣、拖鞋甚至还有电风扇和灭火器。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如果按照重量计算,在海洋上漂浮的大颗粒塑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