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少年的失控人生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其中的挣扎与失控却鲜为人知。

“成为抑郁症病人”是不可控的人生插曲,但对人生的影响实在又模糊——无法预测来由与尽头,急遽放大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所要经历的挣扎——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责任编辑:张玥晗

暑假期间,38个抑郁症孩子和父母一起参加了公益组织举办的夏令营。 (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其中的挣扎与失控却鲜为人知。

“成为抑郁症病人”是不可控的人生插曲,但对人生的影响实在又模糊——无法预测来由与尽头,急遽放大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所要经历的挣扎——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文明与野蛮,理智与情感。青春期落在这些抽象概念的分野。这里一片混沌,没有路标,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大多数人随潮水平安地度过了,但总有人受困于此。

江俞的困境始于一个U盘。旁人眼中,这只是不可控的生活插曲:即将去学校,发现存放作业的U盘不见了。但在16岁的江俞的大脑中,难以说清的事情发生。

在这个下午,U盘的消失是一个不被容忍的错误。开始她只是急躁,随后,一个念头击垮了她——“如果我想做到的没有做到,什么都做不好,一切有什么意义?”她崩溃大哭、尖叫,把自己锁在房间,躺在黑暗中,“孤独从各个方向潮水一样涌来”。

江俞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中度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一年里她试过复学,很快又难以为继,休学在家。

在当下语境,抑郁不是单一病种。简单而言,抑郁的表现常见于两类,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像江俞这样,仅有长时间心境低落的抑郁状态,而无躁狂发作,被归为单相,而双相障碍的患者,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轻躁狂或躁狂发作,俗称躁郁症。有研究称,在青少年儿童期发病的患者,出现双相的概率更高。

江俞的症状和经历,与多数抑郁症单相患者类似,但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成为抑郁症病人”成为不可控的人生插曲,但它对人生的影响实在又模糊——无法预测来由与尽头,也或许没有尽头。这急遽放大了一个人在青春期所要经历的根本挣扎——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今年夏天,我和十几个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聊了聊,试图理解精神疾病如何影响一个少年,而他们在公共领域鲜有话语权。

一座孤岛

2019年8月,一家北京的社会组织“渡过”在杭州富春江畔的一个度假酒店为38个抑郁症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举办夏令营。

这些孩子的故事有类似之处:突然间,一些症状出现,情绪和身体不再可控——终日的焦虑、恐惧,无尽的疲倦,遁入虚无的麻木,或是不寻常的亢奋和愤怒;往往,他们成绩跌落,不再是“乖”孩子,成为学校里的“异类”;最后休学在家。

“(在来这里前)父母说还有很多孩子跟我一样,我一直不相信。”17岁的广西男孩小凌说。

营地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以精神疾病患者或患者家长的身份示人。东北家长胡丽曾是人民教师,15岁的外孙患病。在她的圈子里仅此一例,胡丽一度感到自己的家庭就像城市中的一座孤岛。

几十年前,至少在这些家长年轻的时候,抑郁症闻所未闻。如今,越来越多患病青少年如枯水期的水草浮出水面。“我们那届高三有6个人得抑郁症”;“我妈给我办休学的时候,教育局因为当年抑郁休学的太多,不给办”;“和原本不熟悉的女孩聊着聊着,她说,‘我进医院吃过药你怕吗?’我说,‘药好难吃啊’”……

国内至今没有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2017年,大约9.4%的12-17岁青少年至少有一次重性抑郁发作;这个数字在18-25岁的年龄组更高,是13.1%。

和谈论感冒不同,当我们谈论精神疾病,第一反应常常是,什么样的人会得“这样的”病?

但现实中,成绩优异的孩子会得病,普通孩子也会。无论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工薪阶层。性格外向、内向,男孩或女孩。这群孩子中有星空摄影师,有留守儿童,有“带头大哥”,有人曾和老师理论把对方说哭,有人写过700万字的小说。他们的父母,有哲学教授、校长、老师、工人、商人、农民、公务员、警察、画家、银行行长、家庭主妇……

尽管医生的经验和调查数据提示,某些人得抑郁症的概率可能更高——例如有过自然灾害、欺凌、童年阴影等心理创伤的孩子,母亲孕产期抑郁、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临床上女孩的数量大约是男孩的两倍。但理论上,任何人都可能患病。

“有时候甚至没有什么事件引发,家庭和谐,孩子优秀、与人相处融洽,但(孩子)突然就变得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王智雄医生告诉我。他今年37岁,是北京回龙观医院青少年儿童精神科医师。十几年间,他接触过数千个抑郁症青少年。

不可预测的病症

抑郁症发生的不可预测,是因为人类对抑郁症的了解尚浅。即使科学家也还未真正理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中一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姜姜
回复

姜姜

2019-11-29

这种夏令营的模式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心里生病的孩子非常难以对他人轻易开口,一是难以找到同类二是怕自己被当成异类,有烦恼却无法排解,年龄尚小且每天都要上学,很难自我开导。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人生尚未开启,却要自己承受一切,真的很心痛。成绩差点,表现平庸点,其实都没有任何问题。家长和学校都要反思当下的教育模式是不是过度强调排名就是一切了。高中的时候每天都要测验,周末模考,说实话比工作的时候压力还要大,很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撑不住。很想跟他们说,再忍一忍,总能找到释放的出口。但是对花一样的少年少女说忍一忍就熬过去了,这句话本身就很残忍。

雅和延
回复

雅和延

2019-11-06

看这篇文章,自己一直在反思辅导刚上小学的女儿作业时的态度,态度有时候真的不好,太急躁。

余山海
回复

余山海

2019-11-05

我就是喜欢南方周末这种真正关心人民的态度。说到抑郁症,我想说1、从大环境来看,国家现在正在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忽视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是不理性的经济繁荣的必然后果,西方国家在那个时候也出现过这种情况。2、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非常之少,很容易对抑郁症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一方面要进行抑郁症知识的普及,但这绝对是不够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时间,抑郁症患者会在我国时代前进中越来越多,他们会成为社会了解抑郁症的一个直接窗口。希望所有的抑郁症患者在面对家庭,学校,社会时能够再坚持一下,一下下就好,前面有人在替你们承担。想说的太多,无论如何,无论你是否有抑郁症,是否是青少年,希望你相信爱,即使爱给你带来的伤害已经毁灭你,你可以稍微一个人休息一下,不接触感情,但你一定要相信,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希望所有抑郁症患者最后都能带着抑郁症重新生活。送给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句话:韶华有尽,行者无疆。人生很长,不要轻言放弃,如果你真的太痛苦,坚持不下去了,一定要寻求帮助。祝好。

孜孜
回复

孜孜

2019-11-04

觉得那可能是一种宣泄,长期不正常状态下的心理宣泄。畸形异化的应试教育后的一种宣泄。

135****3451

2019-11-03

这样看来,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各种压力的来源,人能生理及心理地或者实属不易。有时想到毛坦厂高考后撕书的情况,那样的癫狂难道不是另一种抑郁吗?

王文涛
回复

王文涛

2019-11-04

“这个社会化发育过程往往被现实压抑了——过度注重培育智力而忽视情感教育的学习氛围,过重升学的压力,复杂的同学、亲子关系的矛盾,缺乏运动与社交、缺少与大自然接触的生活方式,都是滋长抑郁症高发的因素。”只是这样说虽然片面,但我认为这是目前青少年抑郁症高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139****1229
回复

139****1229

2019-11-04

这是病,得治

189****0992
回复

189****0992

2019-11-03

赞同

紫河镇人

2019-11-03

作者可以请教一下李明,李鸣,李松蔚,陈海贤,武志红,张德芬等等资深心理学家,让这篇文章更具有教育性和指导性,从而帮助更多人!

138****6592
回复

138****6592

2019-11-03

现在的社会压力太大了!工作、学习、生活......压力无处不在,可怜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得抑郁。

南北
回复

南北

2019-11-03

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希望青少年心理建设很强大

风车
回复

风车

2019-11-03

压力每个人都有,撕书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吧,抑郁和高考压力下的情绪失落还是有区别的

135****3451

2019-11-03

这样看来,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各种压力的来源,人能生理及心理地或者实属不易。有时想到毛坦厂高考后撕书的情况,那样的癫狂难道不是另一种抑郁吗?

紫河镇人
回复

紫河镇人

2019-11-03

作者可以请教一下李明,李鸣,李松蔚,陈海贤,武志红,张德芬等等资深心理学家,让这篇文章更具有教育性和指导性,从而帮助更多人!

135****3451
回复

135****3451

2019-11-03

这样看来,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各种压力的来源,人能生理及心理地或者实属不易。有时想到毛坦厂高考后撕书的情况,那样的癫狂难道不是另一种抑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