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争议与回应

“几年来教材的编写和修订过程,就是持续不断解疑、释疑的过程。”

责任编辑:邢人俨

2019年秋学期起,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开始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简称“统编本”。“统编本”教材审查首次实行学科审查、综合审查、专题审查和终审制。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

“几年来教材的编写和修订过程,就是持续不断解疑、释疑的过程。”

从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开始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简称“统编本”。“统编本”教材自2017年在全国小学、初中一年级投入使用;2018年在小学、初中一、二年级投入使用;2019年全面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放开教材编写权,各出版社可依据课程标准自行组织编写教材,各地可选用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教学。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十余种版本教材形成“一纲多本”的局面,如今“统编本”一统江湖。

实行三科统编的原因,教育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答复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意识形态属性强,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三科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和使用,这是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一直以来,语文教材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

早在2009年,郭初阳和蔡朝阳、吕栋等几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一项课题研究,后出版成《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

他们从当时三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挑选出关于母爱的课文,并予以分析和评价,想借此角度探讨语文教材的品质。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离不开教材的熏陶,但绝不仅仅只是教材。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把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培养和批判性思维品质锤炼放在首位。”杭州谷里书院创办人、特级教师张祖庆认为“一纲多本”可以兼顾各地差异,“一纲一本”便于统一研究。

“统编本”三科教材编写历时五年,编写团队达140余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有六十多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人员和专职编辑。此外,还有很多专家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编写工作,比如专题咨询、教材审读、问题讨论、试教试用、征求意见等。

十年过去,苏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退出历史舞台,“统编本”教材成为唯一,自全面投入使用以来,一直被广泛关注与讨论。诸如先识字后学拼音的教学模式、古诗文比重大幅增加等话题都曾占据热搜。对此,陈先云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几年来教材的编写和修订过程,就是持续不断解疑、释疑的过程。”

之前,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接受采访时也曾坦言,编写教材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寻求社会最大的共识”“要尽量考虑到这是一个社会公共产品。一个教材出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挑剔和批评”。

“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有六十多人,包括学科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人员和专职编辑等。 (视觉中国/图)

日月潭是不是台湾省最大的湖?寒号鸟是不是鸟?

新学期伊始,专栏作者维舟通读孩子的小学语文课本后,发表了《作为一个细节控,我在孩子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发现了N处错误》一文,质疑“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存在的文字记述错误及配图错误。

陈先云曾在采访中多次表示,“不精准就容易产生争议。我们要做到有疑必究、有惑必查”“要让孩子们喜欢学习,要让孩子们喜欢这套新的教材,我们就要做到规范、精准和严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统编本”教材审查首次实行“学科审查、综合审查、专题审查和终审制”。温儒敏曾介绍:“送审要过许多‘关’:如教科书审查组评审、教育部咨询委员会阅审、课程教材委员会终审,以及主管部门的复审等。编写组对每一轮审查意见逐条回应,反复修改完善教材。”以“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4册为例,其经过14轮评审,全国100个特级教师提意见,并在多省市试教,最后经中央批准发行。

编写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1)


135****4037
回复

135****4037

2019-11-07

是孩子都是天真的,叫啥学啥。

135****4037
回复

135****4037

2019-11-07

删改郑振铎的是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那么增加古文又是要弘扬中国古代美文和语言。如此真实矛盾重重。请问,中国几千年有多少的美的古文,浩如烟海,您能选的过来吗?就此点您的立点说辞就是站不住,也许就是应对千万孩子和亿万家长写好的文辞而已,还遮给体制汇报的真实讲稿。 增加古文,所谓美文;真的给人一种回头“翻故纸堆”,“扒祖宗坟”、“擦先人板”的霉味;很美的老几篇即可了,何必呢?难道就不耽误孩子的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如此“说的不会话了吧!”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得满分,那用文言文写论文,博士答辩就可以过了!那要问你,电磁场文言文怎么翻译成“古汉美语”,所有的大学教文科的教授都要表文言文,以免北大、清华、人大校长读错别字,结果那个人大校长还是孔子学院的首创这,不知他现在读古文还错别字吗?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就国学,真是TM够扯。我们如此国学,还让人家打,打的哭出来都TM的之乎者也吗! 没本事超前走,就站在好好思考思考,再超前走;但千万别在回头看“翻故纸堆、白祖宗板”。过去还用频频回头看吗,不是经历许多许多、已了然如新。一个不懂超前走、就留恋故纸堆、频频回头看的民族,一定会灭亡的! 您们编个教育孩子的课文,搞的像全世界开花的孔子学院,还是什么水平;如此,我会比你好,但我确实不入流。但还是求您为孩子超前看、为孩子能有力的生活在现在着想,不是什么听谁的,孩子是社会的资源。

L.S.G
回复

L.S.G

2019-11-07

本来是启智读本,非要强扯学究气息。这样文章不经过考证都不行了。

Thor
回复

Thor

2019-11-06

我小时候天真的以为 学校发的书一点问题都不会有。或是只要是印刷体的材料就不存在问题

LYS
回复

LYS

2019-11-06

不太现实

没有鸟的天空

2019-11-02

建议让香港,澳门也采用这三科教科书。

138****6283
回复

138****6283

2019-11-05

寒号鸟被查实是老鼠,那古神话中的那些异兽是不是也该被找到?该死的考据派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花
回复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花

2019-11-04

呵呵,修改教科书是任何时候都在做的事情

治勋
回复

治勋

2019-11-04

问题又来了,寒号鸟不是鸟,还存在垒窝的问题吗?不是该为挖洞吗

治勋
回复

治勋

2019-11-04

小学一年级,有个地方标小朋友的友是轻声的。为何不是第三声,关于是否轻声 这个我凭感觉,小孩子该怎么记

酋长哥
回复

酋长哥

2019-11-04

建议两个特区也要用上

贵州李生
回复

贵州李生

2019-11-04

真实讲,内容多了,

繁天
回复

繁天

2019-11-04

我就想问一下,在诗词中的斜字,根据韵脚明明应该读xia ,为什么注音成xie ?另外也建议简化字应逐步恢复传统的正体

王登超
回复

王登超

2019-11-04

体制内的人做事最怕“出问题”。不出问题是大部分人的目标或者说目标之一,所以,不变以及将有争论的部分删掉那是最简单最懒惰的处理方式。教育可以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求稳也无可厚非,但我个人觉得,既然集全国之人力物力要做这种“统一”的事情,那这种“统一”之下的内容必然应有更广的“包容性”和“争议性”,以平衡这种“统一”,不然,那就真是中国教育的退步了。

moon安
回复

moon安

2019-11-04

火苗轻轻地摇晃真的是精髓,被删掉了好可惜呀。

Lqw
回复

Lqw

2019-11-04

应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增加阅读课,让小孩子更多的阅读优秀作品,在小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Lea Chen
回复

Lea Chen

2019-11-03

新教材似乎增加不少外国作者的文章,这点挺好,多接触不同文化下的作品,也会开阔视野。

Taylor Zhao
回复

Taylor Zhao

2019-11-03

这绝对是最无耻的一帮混蛋

187****7955
回复

187****7955

2019-11-02

不現實⋯

没有鸟的天空

2019-11-02

建议让香港,澳门也采用这三科教科书。

133****9935
回复

133****9935

2019-11-02

中华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沉淀、积累、磨合,已经像玻璃球一样圆满或者叫圆滑,它有极强的独立性,排外性和封闭属性。它即可能是我们宝贵的遗产也可能是创新的枷锁。

没有鸟的天空
回复

没有鸟的天空

2019-11-02

建议让香港,澳门也采用这三科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