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德美日的“山寨”历史看知识产权

如果欧洲消费者真的愿意为“保护原创”的道义责任埋单,那么欧盟也不必费力地使用司法系统去打击山寨商品的走私、行销了。甚至一开始就不会有山寨制造的繁荣,因为欧盟顾客曾是这个山寨市场的重要买家。没有人否认德国制造的优异,但是这个昂贵的福利体系和复杂管制之下的国家已经不可能为低端市场提供廉价的商品。他们的挫败感本质上来自供给和低端市场不匹配,绝大多数情况下和知识产权无关。这是市场的真相,愤世嫉俗也无济于事。

责任编辑:陈斌

(视觉中国/图)

2019年德国金鼻子奖出炉,又引发一波对制造山寨货的舆论热炒。多少年的老梗沿着老路再来一遍,无非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吁。回顾历史不难发觉,人类工业化以来,每一个制造业大国都是“山寨”起家,无一例外。

英国是工业化制造业第一个大国,可是早期工业化产品既不能和欧陆手工业产品比品质,也不能和东方手工业产品比价格——否则也没有鸦片贸易,和因此引发的战争。工厂击败手工工匠行会绝非一朝一夕,即便在生产效率上已经体现出现代工业制造的优势,在设计创意上还是不及规模更小、更为分散的手工工匠。

德国在俾斯麦时代工业崛起,为后来的工业国家提供了范式。德国工业化早期是重点发展军工、重工,以基础较好的钢铁工业发展最快、最好。但是在轻工业领域,“德国货”就是仿制英国产品的廉价货。这一观念甚至传到了远东。我是上海人,租界时代的上海留下一句洋泾浜英语“嘎闷货”,指的就是廉价次品的鸡肋,来源正是英语的德国货。如果当时有金鼻子奖的话,德国产品很可能会包揽榜单大部分名额。

工业化早期的美国甚至比德国的“山寨”还要彻底,直接“克隆”——以生活成本低、发展机会多的优势吸引英国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移民,翻版英国工厂。但是,由于没有英国完善的工业体系支持,早期的美国“克隆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校对:胡晓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1)


一介贱民
回复

一介贱民

2019-04-06

汽车厂商的设计已经从汽车市场上获得了应有的回报,再与玩具商合谋从小孩子的玩具中攫取利润,道义上真的站得住脚?照此逻辑,制造动物绒毛玩具还要向动物园、原产地、自然博物馆支付专利费用? 不懂这作者逻辑 外形外观设计不也是专利吗? 后半句偷换概念

吴洪钧
回复

吴洪钧

2019-03-22

过去贸易交流不像现在一样节奏快,就算有人山寨,也不会让原厂迅速死亡。今天的抄袭者可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186****9849
回复

186****9849

2019-03-12

知识产权的保护确实很重要,这也是创新的源动力!但是保护过度则会直接拉高市场供给层次,这也是必然结果!消费者当然会优先选择正品,但面对物美价廉的山寨货时,钞票决定脑子,更影响选择意愿!

星河梦
回复

星河梦

2019-02-27

其实讨论的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边界问题

刻板印象
回复

刻板印象

2019-02-26

我觉得作者并不是给山寨找借口,中国发展初期确实很多山寨货(别不承认),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应该是,山寨不对,但是我们应该理智对待山寨,强调知识产权没错,但是在有些地方不能强扣字眼,比如今天A君画了一个短发女孩,我明天也画个短发女孩,那我就是山寨A君的了?

135****1321
回复

135****1321

2019-02-26

人家山寨的同时在提高自己,国人山寨就是骗一个算一个的一锤子买卖

曾经
回复

曾经

2019-02-24

“假冒伪劣”就是“假冒伪劣”,说什么“山寨”?真不明白这样的遮掩有什么意思?愚昧的民众跟风媚俗也就罢了,作为“有文化”的媒体人也不懂吗?还是品味也就这样了?

一念一清净
回复

一念一清净

2019-02-24

社会国家发展有规律的唯物的,不可能因为你知道就能避免,山寨,是任何国家都绕不过的,只是最终处理可能不同罢了。

137****9436
回复

137****9436

2019-02-24

美国上个世纪还有黑奴!我们现在都只有居民了!

ETHAN
回复

ETHAN

2019-02-24

人类历史上都还吃过同类呢,要不要做一遍?理由是别人也干过?

不懂风情的男人
回复

不懂风情的男人

2019-02-23

算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