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沈德咏离职告别书

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沈德咏离职告别书

责任编辑:苏永通

沈德咏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2018年6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免去沈德咏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今年64岁的沈德咏,曾任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江西省纪委副书记等职务;1998年10月进入最高人民法院,任党组成员、副院长等职务;2006年11月至2008年4月担任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08年4月至今,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沈德咏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

在最高法院任职20年间,沈德咏的多篇文章曾引发法律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5月6日,他在《人民法院报》发表《我们应当如何防范冤假错案》一文;2017年6月,于欢案宣判后,他随即发表《我们应当如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一文。

6月22日下午下班前,沈德咏通过最高法内部系统,给他过去和现在分管过的每一位普通干警发了一封告别信。

南方周末记者从他的一位同事处获得这封告别信。

离职告别书

亲爱的各位同事:

根据我的诚恳请求,中央决定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免去我在最高人民法院担任的各项职务,今天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法律职务免职手续,我30余年的司法工作生涯,终于可以划上句号了。

诚如各位所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承蒙厚爱,中央已为我安排了全国政协常委及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职务。一身难兼二任,且最高法院领导班子正处于新老交替之际,此时请求去职,或许正是时候。

光阴似箭。从1998年底调任最高法院工作,屈指数来,已经悄然过去了20个年头。即使去掉2006年11月至2008年4月在上海工作的时间,在这个屋檐下也同大家朝夕相处了18个春秋。18年的甜酸苦辣,18年的喜怒忧乐,18年的成败得失,从今开始,就将永远地进入历史。

当然,往事不会如烟,但在我的记忆中保留下来的,只有同大家合作共事的愉快,尤其是大家对我的好。此时此刻,要说一点点失落都没有,那显然是自欺欺人的说法,毕竟是壮志未酬身先老,主动选择退出,既是一种自觉,也是一种无奈;要说一点点遗憾也没有,那也是假的,虽然过去的这些年,遵循《左传》“三立”遗训,本着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的原则,说了该说的话,做了该做的事,但同自己的理想和大家的期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远不尽如人意;要说一点点留恋都没有,那更是不真实的。谁道光阴抛掷久?在北京东交民巷27号这所大院,前后20年,我始终如一、问心无愧,真实地做了一回自己,真实地感受到了那种累并快乐着的感觉,真实地触摸到了工作与事业的关联、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庙堂与江湖的异同。实话实说,这个过程很折磨人,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因此,在根本上我是欣慰和无憾的。须知,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18年,尤其是在常务副院长的位置上坚守了创纪录的10年零2个月,这是一个难度不小、风险不低的岗位,我自认为基本上做到了立足岗位、守好本分、尽力而为,没有贪渎擅权,没有媚上欺下,没有揽功诿过。“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往的18年,有多少的艰难时刻、多少的难言之隐、多少的进退维谷,如今我终于可以放下了、释然了、解脱了,可以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了,而且身体尚且康健、步履尚且轻盈、头脑尚且清醒,难道这不是值得庆幸的么?!我从内心感谢各位同事对我的理解、宽容、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肖扬院长、王胜俊院长、周强院长的指点和关爱,新老领导班子各位同事的鼎力相助,使我得以完成了个人工作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坚守”。在此期间,如果因为我的某些言语不妥帖、行事不周全,给我的同事带来不快或者受到委屈,我愿借此机会深表歉意并敬请谅解。人,只要生命不息,总是要面向未来的。古人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告别既往的时刻,我将迎来人生中一段可以坐看云起、笑迎春风、柳暗花明的如新时光!

临别之际,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忠告可以留给大家,因为我坚信,每一位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进入最高法院工作的同事,都是优秀的和独一无二的。我唯一想说的是,我们亲爱的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而实行法治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悠久的历史既是财富,也是包袱。实践反复证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是“跳跃式”“跨越式”的,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必须立足国情、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不允许犯颠覆性的错误。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法治和司法现代化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未来两、三代人,注定只能是筑基者和铺路人,在推进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上,务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务求实效,稳中求进是最明智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开篇和结尾有两句很经典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既然选择了学习法律并从事司法工作,尤其是在最高法院工作,我们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法律人,无论你走得多高、走得多远,也无论你最终走向哪里,在内心深处都应该坚守一些底线,比如道义的底线、法律的底线、良知的底线,不轻易为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作为一位司法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位法官,特别是作为最高法院的法官,我们既要尊崇有形的法律,尽忠职守,不越雷池,更要本诸良善之心,正道直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法治的公平正义之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再见了,亲爱的同事们!离职其实于我而言并无多大的改变,我将依然生活在最高法院这个大家庭之中,只是由一名在职干部逐步变为一位老干部而已。过去的10年我一直兼任院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我有一句不是名言的名言:我们不要轻视老干部工作,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明天。因此,我很高兴今后拥有老干部这个新的身份。

沈德咏

2018年6月22日

网络编辑:邵小乔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5)


格子衬衣
回复

格子衬衣

2022-03-21

写的真好!

东方

2018-06-30

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

行吟的草
回复

行吟的草

2018-07-14

2017年7月10日,离开了奋斗过十四年的钟山法院。江湖多风雨,且歌且前行。体会了庙堂之外的感受,体验了快意恩仇的不同人生。偶尔会怀想起,曾经十四年的青春岁月,看到那个满怀激情的青春少年!

东方
回复

东方

2018-06-30

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

QQ用户
回复

QQ用户

2018-06-25

因为真,所以感人,

晨曦 真水无香
回复

晨曦 真水无香

2018-06-24

[微笑]张爱玲亦曾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微笑]人们一直所追求的,不就是人与人之间多一份懂得,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悲悯么。一级大法官沈德咏老院长,是杰出法律人的代表,是公平正义法律观 法律精神的大悲悯!

134****5716
回复

134****5716

2018-06-24

作为一名法律人,无论你走得多高、走得多远,也无论你最终走向哪里,在内心深处都应该坚守一些底线,比如道义的底线、法律的底线、良知的底线,不轻易为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作为一位司法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位法官,特别是作为最高法院的法官,我们既要尊崇有形的法律,尽忠职守,不越雷池,更要本诸良善之心,正道直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法治的公平正义之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说的真好!我坚信我们国家的法院和法律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定能让公平正义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希望大家都来关注珠海政府20多年前招商引资围海造地,今日借君一杯水明日还君一桶油,至今仍末兑现承诺,多谢了!

来福住爪
回复

来福住爪

2018-06-24

檄文是用于声讨的文章啊……

许留记

2018-06-23

刚刚发过“公道自在人心”的议论,看到一位法律工作者离职告别檄文。我为他的离职感到惋惜,也注意到了他是怀着留恋不舍而离职的。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才能知道他此刻内心深处是五味杂陈。 法律是一个阶级社会意志的代表,法律是人民的圭臬,是执法者的准绳。一级大法官的职称是崇高的,受人尊敬的。他的离职,可能有难言之隐,我们不便妄自猜测。但是,你健康活着就是法律的荣幸,人民群众的荣幸。祝你幸福快乐!

186****9988
回复

186****9988

2018-06-23

作为一名法律人,无论你走得多高、走得多远,也无论你最终走向哪里,在内心深处都应该坚守一些底线,比如道义的底线、法律的底线、良知的底线,不轻易为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动摇。作为一位司法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位法官,特别是作为最高法院的法官,我们既要尊崇有形的法律,尽忠职守,不越雷池,更要本诸良善之心,正道直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法治的公平正义之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位法律人的底线!  

momo
回复

momo

2018-06-23

大概你可以平安着陆了。

小蚂蚁
回复

小蚂蚁

2018-06-23

“事非经过不知难” 字里行间,尽管非常委婉,但那份“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无奈依然宛如跃然纸上…… “作为一位司法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位法官,特别是作为最高法院的法官,我们既要尊崇有形的法律,尽忠职守,不越雷池,更要本诸良善之心,正道直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法治的公平正义之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可能是某种注脚

永清
回复

永清

2018-06-23

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

pepsi    ོ
回复

pepsi ོ

2018-06-23

暖人

134****5716
回复

134****5716

2018-06-23

以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决心以法治党,以法治国,以法治军任重而道远。坚信法治的公平公正之光一定能照亮每一个角落。期盼信访人员越来越少,法院大楼变的越来越小。

@天人品
回复

@天人品

2018-06-23

法治,任重而道远。

清风
回复

清风

2018-06-23

古人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虽然与作者素昧平生,通过其平实的言词亦可略知其品行之一、二。做人做事坦荡者退位时就不会胆颤心惊,方可心平气和的颐性养寿。

冀晓永
回复

冀晓永

2018-06-23

蓟县联通公司在没有通知和我协商的情况下,我的电话机已经被停机5年多了,我多次联系到他们,得到的答复是光缆已经撤掉了,不可能在使用了,只能办理移机或停机,拆机不予办理,而且还不返还初装时的费用。政企是分开的,我是用户是产权人,他们在侵犯我的合法权益。我家电话已经装机十几年,因为我母亲有心脏病加了起博器,所以只能用电话而不能用手机,我在外经商早出晚归,电话是我母亲和我们联系的唯一通讯工具,我儿子作业看新闻写作文都无法完成。停机后我家正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和一定的经济损失。依法治国在蓟县法院也只是口号,判决也是无法恢复使用而且也不返还初装费和损失。期待有关部门能依法依规解决处理,尽快使电话能正常使用!

137****6137
回复

137****6137

2018-06-23

向老院长致敬

许留记
回复

许留记

2018-06-23

刚刚发过“公道自在人心”的议论,看到一位法律工作者离职告别檄文。我为他的离职感到惋惜,也注意到了他是怀着留恋不舍而离职的。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才能知道他此刻内心深处是五味杂陈。 法律是一个阶级社会意志的代表,法律是人民的圭臬,是执法者的准绳。一级大法官的职称是崇高的,受人尊敬的。他的离职,可能有难言之隐,我们不便妄自猜测。但是,你健康活着就是法律的荣幸,人民群众的荣幸。祝你幸福快乐!

&品味人生&
回复

&品味人生&

2018-06-23

沈大法官是我一个镇的老乡,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修水人民的骄傲。👍👍👍👍👍👍

须臾
回复

须臾

2018-06-23

“谁道光阴抛掷久”化用冯正中“谁道闲情抛掷久”之句。冯词本意是“新愁年年有”,私以为沈法官用在此处是为了表示,虽然离职此后是“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个人生活,却也不乏“何事年年有”的求索精神。工作一声,奉献一生,强调当今工作的筑基作用,正是习主席所说的,功成不必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