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学英文

小波学英语的方法也与众不同,学了没多少日子,就开始攻读莎士比亚。他后来告诉我,那一阵子他学了不少中古英语,感觉也不错,只是像学了屠龙术一样无处施展。

责任编辑:马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北京城,也许是因为心态的原因,在我看来,是一个晦暗落寞的地方。其实那个时候,虽然家家屋顶上煤烟滚滚,就空气污染程度而言,决对赶不上今天。但只要看看胡同里大片残破老旧的民居,和墙上刷着的斑驳青灰——这可能是世上最令人沮丧的颜色,就足以使人意兴萧索。

小波意气风发地奔赴云南,又丢盔卸甲地败兴归来,此番回京,没了户口,没了工作,前途渺茫,好像触礁的舟子,心情恶劣,自不待言。套句老杜的诗,真乃“乱世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当时我二姐到山西插队,小波到云南军垦,都没了城市户口,变得没着没落儿。母亲去了安徽干校,老父孤身在家,眼看着这两个孩子,也是百计思量,无法可想。看着他们整天蔫头搭脑,他就建议他们趁着眼下有大块时间,学个一技之长,将来如果时局有点变化,也好混条出路。于是二姐去学中医,而小波拜在黄先生门下,开始学习英语。

提起黄先生,那可是个大有学问的人,据说光外语就会七八种,其中包括将近失传的古西夏文、古突厥文,只是后来混得不好,落魄了。黄先生是俄语科班出身,当年是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的高材生,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北京当口头翻译。这位老先生在学问上胃口不小,杂七杂八学了那么多种语言,后来潜心于古代语言研究,干脆辞职回家,靠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HBL1609
回复

HBL1609

2017-01-14

看看当下时代的风气,话题,电视节目,对这位启蒙者心生敬意。

回复

2013-07-16

最是平静的语言,最是落寞。同太多遭遇一样,黄先生是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

回复

2012-07-04

那年月,知识分子是怪可怜的。自己的本行不许干,想干革命又没人要,干什么都不成,真是动辄得咎。研究学问,在环境的逼迫下,竟然成为一种无可奈何的对无聊的排遣。

macguffin
回复

macguffin

2012-04-28

"Do youhave air?Doyou have ass?" 不是air而是gas吧?air怎么也口误不出ass来的

回复

2012-04-21

奇葩

回复

2009-10-19

王小平写王小波,切切的好,句句评价,最过瘾的是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好文章,共分享!

回复

2008-06-18

王小波其实就是个怪才!他用他的笔将这个世界写成他所想象的样子。

回复

2008-06-18

语言如果只是工具,那人类也不过是会使用工具的工具。王小波学英文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那个时代似乎人们习惯了以苦作乐,而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之下,居然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未能攻克英文,真是怪象呀。中国人学英文实在不应该只是为了和老外对话,鲁迅先生期望的拿来主义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崇洋媚外。王小波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也实现了他的愿望,“这样学了几年之后,他终于可以抱着大部头的英文书自得其乐地阅读”这不正是我们期望做到的么?可怜那些只会考试的孩子们,他们最终都是教育制度的受害者,只会考试。。。

回复

2008-06-17

翻译课本还拿过类似的外语学习方法作为正面教材,看来不可取呀!哈哈

回复

2008-06-12

太有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