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如何赈灾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政府力量有限,相比之下,民间赈灾活动更为活跃。

责任编辑:蔡军剑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政府力量有限,相比之下,民间赈灾活动更为活跃。


四川发生地震之后,全球震悼,纷纷伸出援手,奔赴人道急难,不分种族、国家和性别,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天灾古已有之,历史上不乏深灾大难而皇帝下“罪己诏”之类的记载,但到现代不兴这一套。在全球化的今天,传媒发挥着巨大的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作为现代国家的机制与效率则受到检测。这里略谈民国时期的赈灾情况,对今天不无借镜之处。

约90年前,也有过一次世纪性的大地震。1920年12月16日晚在宁夏海原地区发生8.5级地震,次日晚又在郑州、洛阳、陕州一带发生强烈余震。

惨况难以想象,据后来统计,死亡人数达23万。当时的记者大约很有限,交通也不方便,不可能像现在那样即刻飞去作实地报道。其实媒体无意封杀消息,民国政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


biteer
回复

biteer

2008-06-09

无论怎么说那个混乱的时代自有那个时代所独有的优势 何必深究...wjsscf

回复

2008-06-01

WJSSCF 还真是能联想,亏不是文革时期,要不冤案又可以出来了!

回复

2008-06-01

拿民不聊生的民国说事 以此反照今天的中国 真有你的 太聪明了 这个文学史学者应该是个真正精英的人吧

回复

2008-05-30

没想到的是民国并非其所传的一无是处吗,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