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李连杰化的壹基金

2007-2017——壹基金的十年,摊开来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公益慈善的编年史:有创新,又伴随争议;有成绩,也有不足及值得反思的地方。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林志伟

壹基金十年争议,坎坷前行。(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去李连杰化的壹基金 十年坎坷,有创新,也有争议》)

2007-2017——壹基金的十年,摊开来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公益慈善的编年史:有创新,又伴随争议;有成绩,也有不足及值得反思的地方。

经过十年探索和思考,以平台方式推动行业发展的战略,建立兼具现代性、公共性和专业性的长期可信赖的现代公益组织是壹基金未来的发展目标。

2017年4月19日,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在深圳庆贺壹基金十岁生日。他说,这十年,他最想说的是“感恩”。

十年间,壹基金获得社会各界爱心捐赠的善款和物资超过14亿元、捐赠人超过11亿人次,联合超过13,165家次社会组织合作伙伴、帮助受益人984万人次、项目覆盖全国32个省份。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壹基金十年的坚守。

作为圈内人,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说,壹基金十年给行业带来很多新的思维、新的价值观和新的方法,对行业的变化、推动、变革的价值难以用资金衡量。

起于汶川地震,历经信任危机,见证慈善法落地。愁钱、愁人、愁身份,十年间,壹基金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前所未有,却也是中国当代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缩影。

还原壹基金走过的十年路程,亦是窥探中国当代公益十年的发展和变迁。

生发

有关壹基金诞生,流传最广的说法,是2004年李连杰在印尼遭遇的那场海啸。劫后余生,功夫巨星转身投入公益事业。但李连杰却说,慈善的种子生发于1997年起他对生命的思考。

彼时,他34岁,身家过亿,香港金融海啸中目睹身边最富有阶级深陷负资产而终日愁苦。一连串问题在李连杰脑海浮现,为什么这么有钱还痛苦?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他在香港成立基金会,像记者一样四处求问,试图探寻生命本源。他把这一过程摄制成纪录片,送去凤凰卫视播出。但导演告诉他,一个小时的片子最多剪成10分钟,“没人给我播啊”。

愈发愁苦时,他与海啸不期而遇,“死亡冲击撕掉了最后的自尊和面皮”,时间的紧迫感海浪般袭来。“既然我的命再来一次,就重新开始,用公益慈善的方法先做十年。”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人对生命的感悟就像铺管道、拉线、做电闸的过程,直到某个关键点一开,灯亮了。

起初,李连杰想过复制香港模式,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人公募基金会。但按照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内地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