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事故六周年,入海核辐射有多大?
元旦节前,媒体称加拿大西海岸一条三文鱼检测到福岛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核污染已自西向东,贯穿了整个太平洋。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钱潇 万晓华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福岛核事故六周年:追踪“指纹”的科学家——入海核辐射:“不足口腔X光1‰” 》)
元旦节前,媒体称加拿大西海岸一条三文鱼检测到福岛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核污染已自西向东,贯穿了整个太平洋。
福岛核事故六周年之际,南方周末采访了中美加日四国科学家,详解核污染威胁到底几何,以及未来对中国的隐患。
2017年元旦节前,一则关键词包括“福岛核泄漏”“三文鱼”的新闻在国内媒体轮番报道下渐渐发酵。海洋学专家在加拿大西海岸的三文鱼身上,检测到铯-134放射性元素,证明日本福岛核污染已经扩散到北美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太平洋沿岸国家再度被勾起核恐惧情绪。
事实上,早在2015年2月,科学家就已在北美海岸检测到来自福岛的放射性污染物。四年的时间,福岛核事故影响已自西向东,贯穿了整个太平洋。
多国部队追踪“指纹”
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不久,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组织了一支国际探险队,赶赴日本。
这些科学家将一些漂流物扔进海里,研究洋流路径。沿着那些路径,测量铯的放射性形态。除了出海监测,科学家结合模型模拟,尽可能让研究结论更加清晰。
这无疑是一场艰巨的战役:要在占地球约1/3总面积的太平洋上,追踪看不见的核辐射污染物。
“当时我们感到,有必要与世界范围内、多方面的科学家一起做全面调查研究,去发现有多少,以及有哪些放射性污染物,可以在海水和浮游生物(以及一些鱼)中被找到。”2016年12月30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放射化学家肯·比塞勒告诉南方周末。
在他看来,他们是第一支抵达日本的国际力量。
流进太平洋的核污染量是巨大的,海啸引起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有约80%流入海洋。肯·比塞勒至今对当时的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