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还是传销?探底“一点公益”

“既不投资,又不理财,激励的钱从哪里来?那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万一墙拆完了又咋办?

责任编辑:吕宗恕 苏永通

深圳前海中盛一点科技有限公司一楼办公大厅。(高佳/图)

“既不投资,又不理财,激励的钱从哪里来?那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万一墙拆完了又咋办?”

一点公益:“庞氏骗局是永远不可能循环的,但是我们可以形成一个闭环。按照我们的逻辑,消费者是可以拿回激励的。”

“这是一种把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放大来维持承诺收益的行为,是用后期消费者投入的资金弥补前期消费者收益的行为,本质上是传销。”

一点公益:法律规定的传销组织层级是三级以上,“我们只有一层,而且这只是平台推广的一种形式。”

人家买东西是越便宜越好,张茅的选择恰恰相反。他花了5380元,在“一点公益”平台上购买了一部市价才4000多元的华为P9 Plus手机。

吸引张茅的,是不同寻常的“返利点”。一点公益宣称,消费者在平台入驻商家购买产品,除了收到产品之外,还可享受最高达消费额109%的返利。

然而,消费已过去快两个月,张茅才拿到79块钱,距离预期的返利总额相差5785.2元。他有点懊恼:“朋友不建议我弄,我愣是没听。”

2016年9月5日,张茅在“一点公益”贴吧发了一个帖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在网友的回复里,几乎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还有评论让他惶惶不安:这可能是个骗局。

多位学者和公益观察人士认为,一点公益的经营模式,难以摆脱庞氏骗局和传销的嫌疑,且非真心实意做公益。对此,南方周末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创新”与“共赢”

“我们不叫返利,叫激励。”

“这里先纠正一个词,我们不叫返利,叫激励。”说这话时,陈加民语气严肃。他是深圳前海中盛一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点科技”)董事长,也是一点公益平台运营模式的设计者。

2016年3月8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以下简称“光华科技基金会”)发布通告,宣布与一点科技合作开展的“一点公益”项目正式设立。4月2日,一点公益技术平台1.0版本正式上线试运营。

在一点公益官网上,紧挨着LOGO的是两行小字:以商业服务促进公益发展,让公益全民化、系统化、痕迹化、持续化。前一句是对一点公益运作模式的概括,后一句是其主要公益理念。

这是一种所谓“互联网+公益”的又一次创新,即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在网上商城及线下联盟等商业模式中设置捐赠模块,为消费者及商家提供捐赠渠道,积极探索创新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我们认为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公益新力量。”陈加民说,“以往的公益全民参与度不高,也有许多不规范、不透明的地方,因此一点公益倡导全民化、系统化和痕迹化,让大家一起参与公益,并对公益人才进行系统培养,使捐赠者每一笔捐赠都有迹可循。”

“当然我们还提出了持续化。”陈加民把“持续化”这个概念单独挑出来,“这个是最难解决的。”

因此,一点公益设置了消费激励模式。

按照其运营规则,商家需选择让利6%、12%或24%等三种比例(不同的让利比例又被商家称为系列)入驻平台。选择一种让利系列,即被一点公益视为同意让利标准,按每笔成交额的让利比例让利给平台,平台再将每日商家总成交额的1%捐赠给光华科技基金会。

在平台上购物的消费者被称为“信使”,他们选择在不同让利系列的商家消费,会获得不同比例的“激励”。在6系列的商家消费,平台将拿出消费额的27.5%返还给信使。在12系列和24系列的商家消费,激励则分别是55%和109%。

只要有信使消费,平台就可以收到源源不断的让利款,之后平台将让利款按固定比例平均分配给前期已经消费过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