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让一家人在一起” 流动儿童教育“福地”上海的双重压力
六年政策黄金期一度让上海成为接纳流动儿童上学的“福地”,超过50万流动儿童并没有因户籍不在上海而无法在沪上学。
责任编辑:吕宗恕
六年政策黄金期一度让上海成为接纳流动儿童上学的“福地”,超过50万流动儿童并没有因户籍不在上海而无法在沪上学。而今,这座大都市因人口总量持续增长面临资源环境及公共服务等双重压力,上海不得不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必须“有合法稳定的居所和就业”等条件。
流动儿童上学难问题曾在上海实现突破性改变,六年政策黄金期让超过50万流动儿童不用回老家读书。
2008年,上海启动“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闭市区和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民工子弟学校,对郊区的民工子弟学校改制,一律按照公办学生注册学籍,政府按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拨付经费,配置教学设备和资源,一律免除外来人口子女的学杂费、教科书费,不交借读费。
据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周纪平介绍,仅2012学年上海共有53.8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其中,40.2万余名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占总数的74.72%,比2011学年增加3.4万人。另有13.6万余名随迁子女,在157所政府购买服务的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免费就读,占总数的25.28%。
事实上,从2004年起,上海尽最大努力挖掘公办学校的办学潜力,公办学校通过整校招生、独立编班、插班等形式,鼓励公办学校招收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子女入学。
2008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对流入地政府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服务以公办为主,这是国家要求。”为了落实该政策,从这一年开始到2014年,上海用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投入每年约100亿。
不过,这样的政策黄金期在上海实施6年后,从2014年开始,政策开始了调整。
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独家回应,之所以调整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教育问题,源于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对上海市资源环境及公共服务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不存在教育控人”,只是更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必须“有合法稳定的居所和就业”。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超过2亿,流动儿童超过2000万。上海0-14岁随迁子女达76.59万人,占上海儿童总量的38.6%,其实,“近八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决。”上述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坦言,目前市政府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来自如何平衡公共服务全覆盖与人口控制,“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甚至认为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目前我们正在全力以赴。”
要创造条件让一家人在一起
和很多进城务工者一样,29岁的龚丽丽曾是第一代留守儿童,也是流动儿童。16岁那年初中毕业,为了与父母团聚,她从重庆开县老家来到上海打工,先后当过售货员、服务员。19岁时,嫁给在父母拆迁工地上认识的老乡万希。
万希1988年出生于上海,16岁初中毕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