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心理学研究不可信
“不要相信你所读到的每一篇心理学文献。事实上,大约有三分之二不应该被采信”。《自然》杂志在报道中如是说。但心理学并非惟一遭遇严重的可重复性难题的学科,例如癌症生物学就是另一个类似的领域。
责任编辑:朱力远
“不要相信你所读到的每一篇心理学文献。事实上,大约有三分之二不应该被采信”。《自然》杂志在报道中如是说。但心理学并非惟一遭遇严重的可重复性难题的学科,例如癌症生物学就是另一个类似的领域。
看到跟老龄有关的词后,年轻人走路的速度会放慢。这是心理学家约翰·巴赫(John Bargh)在1990年代初的一个发现,它也成为了“启动效应”的一个经典实验。然而,在二十年后,想要尝试重复该实验的心理学家却发现,他没有办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这个例子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心理学领域的一种担忧:可能有大量的实验是重复不出来的。至少在直觉上,心理学家们自己都觉得文献中的阳性结果太多了。1959年,一名统计学家研究了四份主要的心理学期刊上的文章,发现其中97%都报告了统计学上显著的阳性结果。1995年,这名统计学家又做了一次统计,发现情况依旧。另一项研究显示,在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里,心理学得到阳性结果的可能性是最高的,而空间科学最低;前者是后者的五倍。
阳性结果太多很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在科学研究的逻辑中,如果一组科学家能做出某个结果,那么其他科学家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应该能做出同样的结果;假如没有人能重复出来,那么负结果也是有意义的——它们有可能证伪某些结论。这形成了科学的一种自我修正过程。一个学科中存在大量的阳性结果,但很少看到负结果,可能说明它的自我修正能力存在问题。
重复实验
1990年代末,当布里安·诺塞克(Brian Nosek)还在耶鲁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的时候,他就对方法学很有兴趣。他的课程中有一些来自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实验的可重复性所受到的挑战。诺塞克惊讶地发现,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当年被提出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
“一个缺失的信息是,就(心理学研究的)可重复性问题的大小给出最终的、经验性的证据。”诺塞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仅仅从理论上推测心理学研究所遇到的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