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上的兵马俑打工者许立志写作史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管它叫做螺丝。”这是打工者许立志创作的许多诗歌中的一句。在深圳富士康“十三连跳”时,他写下《车间,我的青春在此搁浅》。2014年9月30日,许立志坠楼身亡。十小时后,他的微博定时发布了四个字“新的一天”。

责任编辑:鞠靖 实习生 俞琴 阿梅

富士康的许立志喜欢到厂子门口的这座贴满“牛皮癣”的天桥上,一有空他就来到这里看车流人流。 (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图)

沿线站着/夏丘/张子凤/肖朋/李孝定/唐秀猛/雷兰娇/许立志/朱正武/潘霞/苒雪梅/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穿戴好/静电衣/静电帽/静电鞋/静电手套/静电环/整装待发/静候军令/只一响铃功夫/悉数回到秦朝

——许立志《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2014年9月30日正午,深圳,24岁的富士康普工许立志,离开了城中村的家,一个被单人床挤满的单间,在一栋握手楼的五层,月租350元。这是4月份刚刚租下的,之前,他在城中村的另一头,住了三年。

他来到AAA大厦17楼,对面是友谊书城,许立志是个爱书的人,可能去看了会儿书,下午两点,他出现在大厦17楼,走出电梯,左转,迎面是一条满是办公室的走廊。

那不是要去的地方,他折返,另一头,那里有一扇窗,扶着窗框朝外看,是林立的高楼,他看了五分钟。

一年前,他为这一刻写了一首诗:

他想着想着

往前挪了一步

——许立志《跳楼》

接班人

疼痛的光在珠江三角洲弥漫/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亿万打工者驮着生活的火车/修建通往新世纪的康庄大道 ——许立志《开往南方的火车》

我要踢开粘滞的土地/站立起来/发出旷世惊奇的呼喊 ——罗德远《黑蚂蚁》

“这是他在报纸上的处女作。”罗德远主编着一份叫做《打工诗人》的民间刊物。2011年的秋天,他收到了青年工人许立志寄来的诗歌。车间、搁浅的青春、流水线、站着入睡的身影,这些他都熟悉,二十年前,他从四川泸州的乡下来到惠州,在工厂清点货仓。

许立志1990年出生,高中毕业外出打工。2011年2月,进入深圳富士康,是流水线上的普工。进厂前,他的银行卡只剩了取不出来的99元。进厂后,1700元的试用期工资,对他无异于一笔财富。而工作,似乎没有那么可怕,第一天上班就是夜班,夜里八点到早上五点,流水线旁双手如飞,他发现时间过得真快,他想,虽然枯燥,但这样“无忧无恼也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的方式就是写诗。

诗歌发表一个月后,罗德远邀请他到惠州参加《打工诗人》创刊十周年聚会,作为年轻诗人的代表。

“他给我打电话,说请到假了,高兴得不得了。”那是罗德远和许立志唯一一次见面。这是一个身高175cm的年轻人,瘦,脸上有着青春痘。在会场,他腼腆地打招呼,随即淹没在越聚越多的打工诗人中。

当天晚上举行了诗歌朗诵会,这个全会场年纪最小的诗人用潮汕普通话朗诵顾城的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彼时,正是深圳富士康“十三连跳”震惊世界的时候,许立志来自富士康,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位与会者评论道,许立志写下的《车间,我的青春在此搁浅》,“已触及‘十三连跳’的深层原因”。而通过诗歌舒缓情感,人们看到了悲剧不会重演,“显然,这位90后青工的内心,实现了某种和解。”

在许立志身上,罗德远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他不怀疑和解的可能。打工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69)


回复

2017-03-10

不对 评论里说的 但我却也说不出文章给我的感觉

回复

2015-01-17

懦夫!

回复

2014-12-17

@

回复

2014-12-11

打工不易,下层阶层多艰。读后泪流不止

回复

2014-12-10

编辑和报纸有所不同,报纸我是看到最后才知道主人公跳楼自杀了……那种心情极其震撼。可能是因为在屏幕面前,人们缺少阅读的耐心吧。只有把最震撼的东西放在最前边才会引人注意。能理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回复

2014-12-10

无论如何 只为活着

回复

2014-12-04

...

回复

2014-12-04

星星点灯!

回复

2014-12-04

好男人为理想战死,比如黄花岗

回复

2014-12-03

母亲啊,你知道你的孩子怎样了吗?

回复

2014-12-03

跳是种最直接的选择。但太没价值。

回复

2014-12-02

诗……

回复

2014-12-02

诗……

回复

2014-12-02

苦涩的青春,痛,在每个人的心头。拾不起的未来,总还要坚持理想。

回复

2014-12-02

同情

回复

2014-12-02

每次看到类似的报道总会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回复

2014-12-02

每次看到类似的报道总会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回复

2014-12-02

每次看到类似的报道总会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回复

2014-12-02

每次看到类似的报道总会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回复

2014-12-02

每次看到类似的报道总会有种说不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