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革命静悄悄 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

母语教育可分解为四个层面的目标:一是让孩子们具有成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语文教育还应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学的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心性、情感、想象力。其三,还应包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以及第四,文化中内含的生命智慧,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意趣等。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石越婕 王庆峰

2014年10月31日,郭初阳老师在“亲近母语”儿童教育论坛上公开课:《鞋匠的儿子》。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编者按:从高考到录取,从大学去行政化到教育家办学,从教育财政投入到教育平权,各种宏观的教育改革讨论,已经很多。但对中小学尤其儿童教育的关注,在公共媒体上呈现得很少。这丝毫也不意味着中小学教育就没有高等教育重要,恰恰相反,如果中小学不能让孩子们葆有善良,懂得敬畏,养成强烈的好奇心和广泛的探索兴趣,在自我、经典与世界之间形成活泼泼的基本关系,大学阶段的教育,很可能已经太迟了。2014年10月31日到11月2日,南京,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了一场“体制内外、课堂内外的语文对话”。对儿童母语教育做了深入探讨。版面所限,我们只能呈现部分内容,供关心中小学教育的读者参考。 

母语教育可分解为四个层面的目标:一是让孩子们具有成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语文教育还应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学的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心性、情感、想象力。其三,还应包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以及第四,文化中内含的生命智慧,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意趣等。

打手电在被窝里读的才是好教材

“欢迎教材主编张庆、朱家珑公开回答。”

给孩子们的公开课结束后,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师郭初阳面对台下六百多名体制内外的语文老师,对《鞋匠的儿子》一文里的插图提出疑问:是不是把一张“9·11”后反恐时用的图,用作了林肯总统演讲时的图?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对小学语文教材提出质疑。早在2009年7月,“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就与郭初阳、特级教师李庆明等组织了一场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大讨论,两天半讨论的成果之一,是出版了一本《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

在这本书里,徐冬梅认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问题,仍是从学拼音、字、词、语法等出发,“科学主义、工具主义占主导”。郭初阳提出,一本能让小孩子愿意打起手电在被窝里偷偷读的教材,才是好教材。

这样的教材,内容主要应是童谣、童诗、故事、童话、神话等。如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所言:儿童上小学前已听了很多故事,从学前阶段到小学阶段,教育不能脱节,要利用学前的根基,“就是小学语文教育要儿童文学化”。

现在流行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都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郭初阳、蔡朝阳、吕栋几位70后一线语文老师概括出三套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

第一,经典的缺失。缺少好文本,即使来自经典,也多被改编得面目全非;第二,儿童视角的缺失。“大部分都重在说教,极少有真正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第三,快乐的缺失;第四,事实的缺失。比如,几个版本的二年级下册都有的“爱迪生用智慧救母亲”的故事,经考证,是虚假的。

与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这种批判呼应,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套“民国老课本”。这套课本,是1902年由当时的商务印书馆编印出版的第一套近代成功的新式教科书。此次出版,编选者将其分为启蒙、常识、歌谣、修身、故事、童趣六大类。看分类即可知,与现行语文教材的编选思路差别巨大。

譬如启蒙卷第一课,是一个硕大的“人”字。不是人世间孤零零的一个人,而是配了一幅大人们穿着长衣短褂的家庭图:有爷爷奶奶,有父母,有兄弟姐妹。

再如《晨起》课,简单十余字:晨起,见父母,问安。兄弟姊妹,相见,问好。人文精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1)


alwaysme
回复

alwaysme

2014-11-26

根据孩子的年龄,帮他找适合他年纪的最优秀的书来阅读。不过给孩子找书的过程中经常感慨,为什么优秀的童书,绝大部分都是国外的?回到这篇文章来,原因也许就在于,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

2014-11-19

儿子已经两岁多了,怎么引导?

回复

2014-11-25

对于楼上的各位,我只想说,这种群众性的行动不都是先用口号做铺垫的吗?不先喊出口号,不先表态,就不会有抱有相同想法的人支持你,没有大家的支持,难道要靠政府的手段吗??

回复

2014-11-25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教育是国民所喜见的,也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也将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然而,城乡资源的严重差距,势必更一步拉大城乡教育的差距。我不是反对这种教育,甚至很乐见这样的教育在中国开花结果,但是关注城市教育的同时,请别忘了乡村教育。毕竟,乡村学生占了中国大部分。

回复

2014-11-23

喊口號,不行動

回复

2014-11-23

口号国度,认真你就输了,太认真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回复

2014-11-23

教育一直都说改,可是一直都没有能够真正的改到位。其实,我个人认为,如今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为了学位文凭的教育,还不能做到那种学以致用的教育。社会的风气中总是在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小学,学习成绩好是为了考一个好初中,在初中,学习成绩好是为了考重点高中,在高中,学习成绩好是为了能考一个名牌大学,在大学里面,学习成绩好是为了拿奖学金,为了优秀毕业。从来就没有学生说,学习成绩好,不单单是表现在成绩上,更应该是表现在实用上,研究上,不是抱着应试的目的在学习。就拿我来说,我是一名大学生,我所有的考试成绩不突出,可是我注重实用,我愿意做那种学以致用的人,不愿做那种只为了考试而学习。一个人有文凭,不代表他就有渊博的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就不会在意那一纸文凭,他讲究的就是内涵。教育,应该从小就抓起,学习不是单单的为了那一纸文凭,而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内涵的人才。如今的高校内,应尽量减少那些应试教育。

Fish
回复

Fish

2014-11-20

教育是要改了

回复

2014-11-20

啥是母语教育?能具体吗

回复

2014-11-19

这是《盗火者》吧?

回复

2014-11-19

不能光說不做啊 教育問題已經根深蒂固了 要改革也非一朝之事 各位教育家課本的編寫也要結合現在中小學生的實際和他們的意向 需求來編書 真正知道現中小學生缺乏什麼 來補什麼 而不是一味填鴨式地說教 讓學生學得快樂由此願意 喜歡學習

回复

2014-11-19

作为老师,你高考不出成绩,校长立马对你实施“末位淘汰”!

2014-11-15

影响一个是一个,能帮一个是一个,也许这才是我们能做的最大努力!

回复

2014-11-19

可是,我们依然在进行中高考的模拟测试,阅读理解标准答案、考场作文快速提分.......要高考分数,在这圈里,难免流俗!!

回复

2014-11-19

中国传统教育总是带有浓重的说教气,这个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体系相适应的,不要过分以今非古。建国以后其实还有如此,只不过内容不同。当下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首先继承我们传统文化中对于人格培养的精华部分,譬如尊老爱幼等;其次,激发学生自由思考,自己动手的本领,不要立太多规矩和对错标准;最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老师们提高了,学生才有希望。还有,我们也要多关注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别说素质教育了,他们连最基本的教育资源都还比较稀缺的。

回复

2014-11-19

儿子已经两岁多了,怎么引导?

回复

2014-11-19

有教无类之国学精粹今何在?

回复

2014-11-18

“再玩一会呗!”

回复

2014-11-17

真好!

回复

2014-11-17

还是四书五经好,先背,长大后就理解了。

回复

2014-11-15

影响一个是一个,能帮一个是一个,一定还有办法!

回复

2014-11-15

影响一个是一个,能帮一个是一个,也许这才是我们能做的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