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京门”实录

北京大学的“燕京学堂”争议,从校内事件变成公共事件。权贵教育,还是全球教育? 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责任编辑:刘小磊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孙玉彤 喻冬宇 聂玲玲

“燕京学堂”是否有违北大教育公平的原则?北大文、史、哲科系的老师分成了正反两派,而最先提出质疑的是英语系系主任——英文系其实并不在“燕京学堂”的学科建设范围内。 (静园声音供图/图)

北京大学的“燕京学堂”争议,从校内事件变成公共事件。

校方认为:“学堂”是在培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奉献中国”的知华精英,服务于国家战略。

师生认为:“学堂”立项、论证程序不公正;只面对“全球未来精英”的办学原则,实质是推行贵族寄宿制的校中校,违背教育公平原则。

“我们的会就到此结束。”11点左右,哲学系系主任、燕京学堂副院长王博试图结束会议。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始播放散场音乐。

顿时场面陷入一阵骚乱。

要结束的会议是“燕京学堂”公开咨询会会场,也是北京大学校方第一次就“燕京学堂”项目召开公开讨论会。会议举行于2014年7月9日。参会的师生、校友,需要事先填写报名表,写明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

主席台上坐着北京大学的主要校领导:校长王恩哥,常务副校长刘伟,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副校长王仰麟,校长助理、党校办主任马化祥,表情严肃、一脸沉默。

这次公开咨询会,是北大反对“燕京学堂”的师生们持续努力争取来的“阶段性成果”。

咨询会原定于两小时内结束。然而在进入自由提问环节后,场面失控了。

“这么大的问题,在程序上,学校广大师生完全不了解,几乎都是最近从有些学生和网络渠道获得的。刚刚刘校长(指刘伟)说通过各个学者来交流,我从历史系角度,不知道究竟是谁代表了我来讲话。”历史系教授辛德勇站起来大声说。观众席上一片掌声。

会议主持人几次试图从观众席拿走话筒未果。英语系系主任高峰枫几乎利用了所有的间歇时间,把话筒拿回来交给观众席。

高峰枫拍着桌子大喊:“今天放假,北大来了这么多学生、校友、老师,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重视,难道校领导不愿意多待一个小时吗?”

观众席则爆发出一阵阵的呼喊:“就不能多待一个小时吗!”“请未名(注:北大校内BBS)的代表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删除未名的帖子!”“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保卫部在校外抓人!”

散场音乐停止了。最后,这场原定于11点结束的会议一直开到了12:40。校方给出了一个开放性说法: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商量的。

会后,校方称本次咨询会也对媒体开放,举出的例子是《人民日报》一名记者被允许进入。

详细的会议记录,次日被参会校友整理出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当天,校长王恩哥、副校长刘伟接受了《人民日报》的访谈,表明态度:“燕京学堂”计划是一次大学改革,虽然步履维艰,但势在必行。

目前,北大“燕京门”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燕京学堂”这种“校中校”是否有违教育公平、学校项目论证过程是否应该公开,成为对“燕京学堂”质疑的核心爆发点。

[5月5日]“北大文、史、哲, 也要和MBA一样了吗”

如辛德勇在7月9日会场上那样激烈的表达,的确,2014年5月5日北大新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